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chloro-4-({(1Z)-2-[(4-chlorophenyl)sulfanyl]-1-propyl-1-propenyl}sulfanyl)benzene | 1221441-16-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chloro-4-({(1Z)-2-[(4-chlorophenyl)sulfanyl]-1-propyl-1-propenyl}sulfanyl)benzene
英文别名
1-chloro-4-[(Z)-2-(4-chlorophenyl)sulfanylhex-2-en-3-yl]sulfanylbenzene
1-chloro-4-({(1Z)-2-[(4-chlorophenyl)sulfanyl]-1-propyl-1-propenyl}sulfanyl)benzene化学式
CAS
1221441-16-2
化学式
C18H18Cl2S2
mdl
——
分子量
369.379
InChiKey
ONNFITFEEZZZKG-AQTBWJF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5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4'-二氯二苯二硫醚2-已炔bis(acetylacetonate)nickel(II)二苯基甲氧基膦 作用下, 反应 8.0h, 以82%的产率得到1-chloro-4-({(1Z)-2-[(4-chlorophenyl)sulfanyl]-1-propyl-1-propenyl}sulfan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炔烃插入金属-硫键的两种不同机理:组合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及在催化中的应用
    摘要:
    本研究报告了通过五配位金属络合物将多个碳-碳键插入金属-杂原子键的证据。对碳-硫(CS)键形成的模型催化反应的详细分析揭示了金属介导的炔烃插入的机理:基于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没有初步配体解离的CS键形成的新途径。根据这种途径,炔烃插入金属-硫键导致形成能够直接C的中间金属络合物。S还原消除。相反,通过炔烃通过涉及初步配体解离的传统途径的炔烃插入形成的中间金属络合物遭受“不适当”的几何构型,这可能会阻碍整个催化循环。开发了一种新的催化系统以解决向内部炔烃中添加立体选择性SS键的问题,据报道,具有成本效益的镍催化合成程序可形成目标乙烯基硫化物,产率高(高达99%),且性能优异。Z / E选择性(> 99:1)。
    DOI:
    10.1002/chem.20090292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wo Distinct Mechanisms of Alkyne Insertion into the Metal-Sulfur Bond: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Catalysis
    作者:Valentine P. Ananikov、Konstantin A. Gayduk、Nikolay V. Orlov、Irina P. Beletskaya、Victor N. Khrustalev、Mikhail Yu. Antipin
    DOI:10.1002/chem.200902928
    日期:2010.2.15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the evidence for the multiple carbon–carbon bond insertion into the metal–heteroatom bond via a five‐coordinate metal complex.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odel catalytic reaction of the carbon–sulfur (CS) bond formation unveiled the mechanism of metal‐mediated alkyne insertion: a new pathway of CS bond formation without preliminary ligand dissociation was revealed based on
    本研究报告了通过五配位金属络合物将多个碳-碳键插入金属-杂原子键的证据。对碳-硫(CS)键形成的模型催化反应的详细分析揭示了金属介导的炔烃插入的机理:基于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没有初步配体解离的CS键形成的新途径。根据这种途径,炔烃插入金属-硫键导致形成能够直接C的中间金属络合物。S还原消除。相反,通过炔烃通过涉及初步配体解离的传统途径的炔烃插入形成的中间金属络合物遭受“不适当”的几何构型,这可能会阻碍整个催化循环。开发了一种新的催化系统以解决向内部炔烃中添加立体选择性SS键的问题,据报道,具有成本效益的镍催化合成程序可形成目标乙烯基硫化物,产率高(高达99%),且性能优异。Z / E选择性(> 99: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