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di(3-phthalimidopropoxy)benzene | 374788-6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di(3-phthalimidopropoxy)benzene
英文别名
2-[3-[4-[3-(1,3-Dioxoisoindol-2-yl)propoxy]phenoxy]propyl]isoindole-1,3-dione
1,4-di(3-phthalimidopropoxy)benzene化学式
CAS
374788-63-3
化学式
C28H24N2O6
mdl
——
分子量
484.508
InChiKey
VONVUORSEHSBI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79.8±45.0 °C(Predicted)
  • 密度:
    1.34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36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1
  • 拓扑面积:
    9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di(3-phthalimidopropoxy)benzene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76%的产率得到1,4-di(3-aminoprop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两个不同环成分的新型[3]-和[2]轮烷的自组装:供体-受体和氢键相互作用以及分子穿梭行为。
    摘要:
    通过使用分子间氢键和供体-受体相互作用,组装了三种第一类杂[3]轮烷,它们分别包含一个线性成分和一个中性及一个四阳离子环成分。为了中间性或出于性能比较的目的,还合成了三种中性[2]轮烷和三种四阳离子[2]轮烷。线性分子中掺有两个甘氨酸亚基,用于中性四酰胺环烷的模板化;以及一个或两个氢醌亚基,用于诱导四阳离子环烷的形成。可变温度(1)H NMR研究表明,四阳离子环组分沿线性组分的穿梭行为基本上受中性环组分的存在的影响。中性环在缺电子的四阳离子环上的空间排斥相互作用同时减弱了后者在线性组分的两个富电子对苯二酚位置上的“定位”趋势。结果,与相应的中性无环[2]轮烷的穿梭过程相比,与两个氢醌位点之间的四阳离子环的穿梭过程相关的活化能显着降低。第一次,通过可变温度(1)H NMR光谱研究了二吡啶鎓亚基绕由连接它们的四亚甲基环内的两个亚甲基形成的轴的旋转,并且还成功获得了相关的动力学数据。此外,研究了
    DOI:
    10.1021/jo010497a
  • 作为产物:
    描述:
    N-(3-溴丙基)苯二胺对苯二酚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60%的产率得到1,4-di(3-phthalimidoprop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两个不同环成分的新型[3]-和[2]轮烷的自组装:供体-受体和氢键相互作用以及分子穿梭行为。
    摘要:
    通过使用分子间氢键和供体-受体相互作用,组装了三种第一类杂[3]轮烷,它们分别包含一个线性成分和一个中性及一个四阳离子环成分。为了中间性或出于性能比较的目的,还合成了三种中性[2]轮烷和三种四阳离子[2]轮烷。线性分子中掺有两个甘氨酸亚基,用于中性四酰胺环烷的模板化;以及一个或两个氢醌亚基,用于诱导四阳离子环烷的形成。可变温度(1)H NMR研究表明,四阳离子环组分沿线性组分的穿梭行为基本上受中性环组分的存在的影响。中性环在缺电子的四阳离子环上的空间排斥相互作用同时减弱了后者在线性组分的两个富电子对苯二酚位置上的“定位”趋势。结果,与相应的中性无环[2]轮烷的穿梭过程相比,与两个氢醌位点之间的四阳离子环的穿梭过程相关的活化能显着降低。第一次,通过可变温度(1)H NMR光谱研究了二吡啶鎓亚基绕由连接它们的四亚甲基环内的两个亚甲基形成的轴的旋转,并且还成功获得了相关的动力学数据。此外,研究了
    DOI:
    10.1021/jo010497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f-Assembly of Novel [3]- and [2]Rotaxanes with Two Different Ring Components:  Donor−Acceptor and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Molecular-Shuttling Behavior
    作者:Xin Zhao、Xi-Kui Jiang、Min Shi、Yi-Hua Yu、Wei Xia、Zhan-Ting Li
    DOI:10.1021/jo010497a
    日期:2001.10.1
    Three of the first kind of hetero[3]rotaxanes, which comprise one linear component and one neutral and one tetracationic ring component, have been assembled by using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and donor-acceptor interactions. Three neutral [2]rotaxanes and three tetracationic [2]rotaxanes have also been synthesized as intermediate products or for the sake of property comparison. The linear
    通过使用分子间氢键和供体-受体相互作用,组装了三种第一类杂[3]轮烷,它们分别包含一个线性成分和一个中性及一个四阳离子环成分。为了中间性或出于性能比较的目的,还合成了三种中性[2]轮烷和三种四阳离子[2]轮烷。线性分子中掺有两个甘氨酸亚基,用于中性四酰胺环烷的模板化;以及一个或两个氢醌亚基,用于诱导四阳离子环烷的形成。可变温度(1)H NMR研究表明,四阳离子环组分沿线性组分的穿梭行为基本上受中性环组分的存在的影响。中性环在缺电子的四阳离子环上的空间排斥相互作用同时减弱了后者在线性组分的两个富电子对苯二酚位置上的“定位”趋势。结果,与相应的中性无环[2]轮烷的穿梭过程相比,与两个氢醌位点之间的四阳离子环的穿梭过程相关的活化能显着降低。第一次,通过可变温度(1)H NMR光谱研究了二吡啶鎓亚基绕由连接它们的四亚甲基环内的两个亚甲基形成的轴的旋转,并且还成功获得了相关的动力学数据。此外,研究了
  • Synthesis of a Chiral [2]Rotaxane: Induction of a Helical Structure through Double Threading
    作者:Toshihiro Tsukamoto、Ryota Sasahara、Atsuya Muranaka、Yuzuki Miura、Yu Suzuki、Masaki Kimura、Shinobu Miyagawa、Tsuneomi Kawasaki、Nagao Kobayashi、Masanobu Uchiyama、Yuji Tokunaga
    DOI:10.1021/acs.orglett.8b01727
    日期:2018.8.17
    A helically chiral [2]rotaxane featuring two ammonium ion recognition sites in the dumbbell-like component and a calix-bis-crown ether as the macrocyclic component was synthesized, but with no chirality in either individual component. The enantiomeric nature of the isomers, separated through chiral HPLC, was apparent in their CD spectra, which were mirror images for all wavelengths.
    合成了一种螺旋手性的[2]轮烷,其在哑铃状组分中具有两个铵离子识别位点,并且以杯状-双冠醚为大环组分,但在任何单个组分中均没有手性。通过手性HPLC分离的异构体的对映体性质在其CD光谱中很明显,它们是所有波长的镜像。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3Z)-1,3-双[[((4S)-4,5-二氢-4-苯基-2-恶唑基]亚甲基]-2,3-二氢-5,6-二甲基-1H-异吲哚 鲁拉西酮杂质33 鲁拉西酮杂质07 马吲哚 颜料黄110 顺式-六氢异吲哚盐酸盐 顺式-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甲基]-N-乙基-1-苯基环丙烷甲酰胺 顺-N-(4-氯丁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降莰烷-2,3-二甲酰亚胺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对硝基苄基碳酸酯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叔丁基碳酸酯 阿胍诺定 阿普斯特降解杂质 阿普斯特杂质29 阿普斯特杂质27 阿普斯特杂质26 阿普斯特杂质 阿普斯特 防焦剂MTP 铝酞菁 铁(II)2,9,16,23-四氨基酞菁 酞酰亚胺-15N钾盐 酞菁锡 酞菁二氯化硅 酞菁 单氯化镓(III) 盐 酞美普林 邻苯二甲酸亚胺 邻苯二甲酰基氨氯地平 邻苯二甲酰亚胺,N-((吗啉)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阴离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钠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观盐 邻苯二亚胺甲基磷酸二乙酯 那伏莫德 过氧化氢,2,5-二氢-5-苯基-3H-咪唑并[2,1-a]异吲哚-5-基 达格吡酮 诺非卡尼 螺[环丙烷-1,1'-异二氢吲哚]-3'-酮 螺[异吲哚啉-1,4'-哌啶]-3-酮盐酸盐 葡聚糖凝胶G-25 苹果酸钠 苯酚,4-溴-3-[(1-甲基肼基)甲基]-,1-苯磺酸酯 苯胺,4-乙基-N-羟基-N-亚硝基- 苯基甲基2-脱氧-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3-O-(苯基甲基)-4,6-O-[(R)-苯基亚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苯二酰亚氨乙醛二乙基乙缩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磷酸酯 膦酸,[[2-(1,3-二氢-1,3-二羰基-2H-异吲哚-2-基)苯基]甲基]-,二乙基酯 胺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