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Methoxy-benzylidene)-pyrrolidinium | 61160-1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Methoxy-benzylidene)-pyrrolidinium
英文别名
1-[(4-Methoxyphenyl)methylidene]pyrrolidin-1-ium
1-(4-Methoxy-benzylidene)-pyrrolidinium化学式
CAS
61160-16-5
化学式
C12H16NO
mdl
——
分子量
190.265
InChiKey
HMNWLFPBPYTHO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12.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Methoxy-benzylidene)-pyrrolidinium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2,2,2-三氟乙醇 为溶剂, 以21.6 mg的产率得到1-(4-methoxybenzyl)pyrrol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H哌啶环收缩为吡咯烷的氧化重排方法
    摘要:
    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 PhI(OAc)2 氧化重排来收缩 N-H 哌啶环的方法。该反应形成亚胺离子中间体,该中间体被亲核试剂(例如NaBH4、H2O)有效捕获,产生相应的吡咯烷衍生物。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支持的离子机制。
    DOI:
    10.1002/adsc.20240048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H哌啶环收缩为吡咯烷的氧化重排方法
    摘要:
    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 PhI(OAc)2 氧化重排来收缩 N-H 哌啶环的方法。该反应形成亚胺离子中间体,该中间体被亲核试剂(例如NaBH4、H2O)有效捕获,产生相应的吡咯烷衍生物。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支持的离子机制。
    DOI:
    10.1002/adsc.2024004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alysis of transimination by rate-limiting proton transfer to buffer bases
    作者:Helene Fischer、Francis X. DeCandis、Sharon D. Ogden、William P. Jencks
    DOI:10.1021/ja00524a018
    日期:1980.2
    General base catalysis of the hydroxylaminolysis of benzhydrylidenedimethylammonium ion gives a Bronsted plot that follows the Eigen curve expected for rate-determining trapping of the initially formed addition intermediate by proton transfer to a buffer base or water. The solvent deuterium isotope effects for catalysis by oxy anions exhibit a maximum at the break point of the Eigen curve, close to
    二苯甲基二甲基铵离子的羟氨解的一般碱催化给出了布朗斯台德图,该图遵循预期用于通过质子转移到缓冲碱或水中来对初始形成的加成中间体进行速率测定捕获的本征曲线。氧阴离子催化的溶剂氘同位素效应在特征曲线的断点处表现出最大值,接近加成中间体的估计 pK/sub a/。这个最大值可以通过质子转移过程的限速步骤在 ..delta..pK = 0 附近的部分变化来解释。水显示出与布朗斯特图的正偏差和 k/sub H 的溶剂同位素效应/sub 2/O//k/sub D/sub 2/O/ = 4.7 为诱捕机制提供了额外的证据。甘油的加入增加了碱催化反应的速率;使用乙二醇和甲醇观察到更大的增加。相比之下,阳离子亚胺的碱催化水解遵循线性布朗斯台德图(..β.. = 0.24),水催化的负偏差,并给出常数值 k/sub H/sub 2/ O//k/sub D/sub 2/O/ = 1.9 +- 0.2。该反应提出了碱催化水攻击的协同机制。
  • 10.1002/adsc.202400484
    作者:Takashima, Mirei、Miyoshi, Makoto、Sako, Makoto、Arisawa, Mitsuhiro、Murai, Kenichi
    DOI:10.1002/adsc.202400484
    日期:——
    We have developed a method for ring contraction of N–H piperidines using oxidative rearrangement with PhI(OAc)2. The reaction forms iminium ion intermediates that are effectively trapped by nucleophiles (e.g., NaBH4, H2O) yielding the corresponding pyrrolidine derivatives. Additionally, we propose an ionic mechanism supported by experiments and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 PhI(OAc)2 氧化重排来收缩 N-H 哌啶环的方法。该反应形成亚胺离子中间体,该中间体被亲核试剂(例如NaBH4、H2O)有效捕获,产生相应的吡咯烷衍生物。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支持的离子机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