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9-dibromobenzo[g]pteridine-2,4(3H,10H)-dione | 505066-18-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9-dibromobenzo[g]pteridine-2,4(3H,10H)-dione
英文别名
6,9-Dibromobenzo[g]pteridine-2,4(1H,3H)-dione;6,9-dibromo-1H-benzo[g]pteridine-2,4-dione
6,9-dibromobenzo[g]pteridine-2,4(3H,10H)-dione化学式
CAS
505066-18-2
化学式
C10H4Br2N4O2
mdl
——
分子量
371.975
InChiKey
HFGVVPSXXNPFR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8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9-dibromobenzo[g]pteridine-2,4(3H,10H)-dione9,9-二己基芴-2-硼酸频哪醇酯四(三苯基膦)钯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22%的产率得到6,9-bis(9,9-dihexyl-9H-fluoren-2-yl)benzo[g]pteridine-2,4(3H,10H)-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主链上带有Alloxazine-6,9-diyl单元的π共轭聚合物:合成,化学性质以及对金属离子和核苷的感测能力
    摘要:
    摘要由新合成的单体经钯络合物催化的缩合反应,制备了由4,6,9-二甲氧嘧啶单元和9,9-二己基芴-2,7-二基单元组成的π共轭聚合物。还使用单体通过相同的反应合成了新型模型化合物6,9-双(9,9-二己基芴-2-基)四恶嗪。聚合物的Mn和Mw分别为13,500和21,600。在比模型化合物(λonset= 520 nm)更长的波长(λonset= 540 nm)处观察到聚合物的UV-vis光谱的起始位置,因此揭示了沿聚合物链延伸的π共轭体系的存在。 。聚合物和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均为光致发光的(聚合物的λem= 581 nm,模型化合物的λem= 557 nm),并且其光致发光(PL)随着添加核苷(腺苷(A)和鸟苷(G))以及金属离子(Cu(I),Cu(II)和Zn(II))而逐渐降低。添加核苷和金属盐后PL强度的降低很可能是由于电子从最初受激的聚合物转移到由聚合物Alloxazine单元和
    DOI:
    10.1016/j.reactfunctpolym.2020.104691
  • 作为产物:
    描述:
    四氧嘧啶3,6-二溴-1,2-苯二胺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33h, 以62%的产率得到6,9-dibromobenzo[g]pteridine-2,4(3H,10H)-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主链上带有Alloxazine-6,9-diyl单元的π共轭聚合物:合成,化学性质以及对金属离子和核苷的感测能力
    摘要:
    摘要由新合成的单体经钯络合物催化的缩合反应,制备了由4,6,9-二甲氧嘧啶单元和9,9-二己基芴-2,7-二基单元组成的π共轭聚合物。还使用单体通过相同的反应合成了新型模型化合物6,9-双(9,9-二己基芴-2-基)四恶嗪。聚合物的Mn和Mw分别为13,500和21,600。在比模型化合物(λonset= 520 nm)更长的波长(λonset= 540 nm)处观察到聚合物的UV-vis光谱的起始位置,因此揭示了沿聚合物链延伸的π共轭体系的存在。 。聚合物和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均为光致发光的(聚合物的λem= 581 nm,模型化合物的λem= 557 nm),并且其光致发光(PL)随着添加核苷(腺苷(A)和鸟苷(G))以及金属离子(Cu(I),Cu(II)和Zn(II))而逐渐降低。添加核苷和金属盐后PL强度的降低很可能是由于电子从最初受激的聚合物转移到由聚合物Alloxazine单元和
    DOI:
    10.1016/j.reactfunctpolym.2020.10469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π-Conjugated polymer with Alloxazine-6,9-diyl unit in the Main chain: Synthesis,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ensing ability for metal ions and nucleosides
    作者:Isao Yamaguchi、Nanami Fujii、Aohan Wang
    DOI:10.1016/j.reactfunctpolym.2020.104691
    日期:2020.10
    respectively. The onset position of the UV-vis spectrum of the polymer is observed at a longer wavelength (λonset = 540 nm) than the model compound (λonset = 520 nm), thus revealing the presence of a π-conjugated system extending along the polymer chain. The polymer and model compound are both photoluminescent in solution (λem = 581 nm for the polymer and λem = 557 nm for the model compound), and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摘要由新合成的单体经钯络合物催化的缩合反应,制备了由4,6,9-二甲氧嘧啶单元和9,9-二己基芴-2,7-二基单元组成的π共轭聚合物。还使用单体通过相同的反应合成了新型模型化合物6,9-双(9,9-二己基芴-2-基)四恶嗪。聚合物的Mn和Mw分别为13,500和21,600。在比模型化合物(λonset= 520 nm)更长的波长(λonset= 540 nm)处观察到聚合物的UV-vis光谱的起始位置,因此揭示了沿聚合物链延伸的π共轭体系的存在。 。聚合物和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均为光致发光的(聚合物的λem= 581 nm,模型化合物的λem= 557 nm),并且其光致发光(PL)随着添加核苷(腺苷(A)和鸟苷(G))以及金属离子(Cu(I),Cu(II)和Zn(II))而逐渐降低。添加核苷和金属盐后PL强度的降低很可能是由于电子从最初受激的聚合物转移到由聚合物Alloxazine单元和
  • Alloxazine-Based Ligands Appended with Coordinating Groups: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and Formation of Coordination Polymers
    作者:Jaison Casas、David Pianca、Nolwenn Le Breton、Abdelaziz Jouaiti、Christophe Gourlaouen、Marine Desage-El Murr、Steven Le Vot、Sylvie Choua、Sylvie Ferlay
    DOI:10.1021/acs.inorgchem.3c04550
    日期:2024.3.18
    Three new ligands based on the alloxazine core appended with pyridyl coordinating groups have been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ligands are revealed to be redox-active in DMF solution, as attested to by CV and combined CV/EPR studies. The spin of the reduced species appears to be delocalized on the alloxazine core, as attested to by DFT calculations. The coordination abilities of one
    设计、合成并表征了三种基于咯嗪核附加吡啶基配位基团的新配体。 CV 和 CV/EPR 联合研究证明,配体在 DMF 溶液中具有氧化还原活性。 DFT 计算证明,还原物质的自旋似乎在咯嗪核上离域。其中一个配体对 Cu 2+或 Ni 2+ 3d 阳离子的配位能力揭示了第一个基于咯嗪的 3D 配位聚合物的形成,呈现出强烈的 π-π 堆积和大量空腔。锂电池的初步充电/放电实验证明了 Li +插入到此类系统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