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氟-2-甲烷磺酰氧基甲基丙二酸二乙酯 | 2710-86-3

中文名称
2-氟-2-甲烷磺酰氧基甲基丙二酸二乙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aethyl-α-fluor-α-methansulfonyloxymethyl-malonat
英文别名
Diethyl fluoro{[(methanesulfonyl)oxy]methyl}propanedioate;diethyl 2-fluoro-2-(methylsulfonyloxymethyl)propanedioate
2-氟-2-甲烷磺酰氧基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化学式
CAS
2710-86-3
化学式
C9H15FO7S
mdl
——
分子量
286.278
InChiKey
SJYCJRSIIKCEJ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45-7°C 0,08mm
  • 密度:
    1.31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8
  • 拓扑面积:
    10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安全信息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
  • 危险类别码:
    R34,R36/37/38
  • 海关编码:
    2918990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760

SDS

SDS:a82f5f350a488715fa32b08bd6bee74d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氟-2-甲烷磺酰氧基甲基丙二酸二乙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1.0h, 以77.8%的产率得到2-氟代丙烯酸乙酯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α-氟代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α‑氟代丙烯酸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料溶解在第一有机溶剂中,加入有机碱或无机碱,在‑10~10℃低温条件下,滴加羟基保护试剂,滴加完毕,缓慢升至室温~100℃,保温反应3~6小时,加入水溶解固体洗涤有机相并分液,浓缩有机相至干,将产物加入到第二有机溶剂中,加入阻聚剂,加热到100~180℃,反应1~18h,蒸馏出含有产物的混合液,再精馏提纯得到α‑氟代丙烯酸酯;本发明成本低、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未使用剧毒物质作为原料,整个过程对环境友好,收率高、产品纯度好,具有经济价值,适合产业化。
    公开号:
    CN105777545B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氟-2-(羟甲基)丙二酸二乙酯 、 甲基磺酰氯吡啶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2-氟-2-甲烷磺酰氧基甲基丙二酸二乙酯
    参考文献:
    名称:
    Notes
    摘要:
    DOI:
    10.1039/jr961000466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α-氟代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衢州福瑞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577754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α‑氟代丙烯酸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料溶解在第一有机溶剂中,加入有机碱或无机碱,在‑10~10℃低温条件下,滴加羟基保护试剂,滴加完毕,缓慢升至室温~100℃,保温反应3~6小时,加入水溶解固体洗涤有机相并分液,浓缩有机相至干,将产物加入到第二有机溶剂中,加入阻聚剂,加热到100~180℃,反应1~18h,蒸馏出含有产物的混合液,再精馏提纯得到α‑氟代丙烯酸酯;本发明成本低、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未使用剧毒物质作为原料,整个过程对环境友好,收率高、产品纯度好,具有经济价值,适合产业化。
  • Notes
    作者:Ernst D. Bergmann、Sasson Cohen、J. E. Banfield、D. A. A. Kidd、G. D. Meakins、M. W. Pemberton、A. J. Ellis、D. W. Anderson、M. J. Frazer、W. Gerrard、A. P. Singh、N. H. Shah、Suresh Sethna、Lindsay H. Briggs、R. C. Cambie、G. M. Hoop、J. M. Tedder、E. D. Andrews、W. E. Harvey、D. R. Russell、D. W. A. Sharp、K. G. Lewis、A. J. Birch、C. J. Moye、M. Slaytor
    DOI:10.1039/jr9610004669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