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methyl)-[2,2']bithiophenyl-5-carbaldehyde | 365210-8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methyl)-[2,2']bithiophenyl-5-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5-[5-[[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methyl]thiophen-2-yl]thiophene-2-carbaldehyde
5'-(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methyl)-[2,2']bithiophenyl-5-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365210-82-8
化学式
C15H12OS6
mdl
——
分子量
400.656
InChiKey
YSBHZONTCILFL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7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17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5,7-tetranitrofluorene5'-(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methyl)-[2,2']bithiophenyl-5-carbaldehyde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58%的产率得到5-(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methyl)-5'-(2,4,5,7-tetranitro-fluoren-9-ylidenemethyl)-[2,2']bithio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 D-π-A 发色团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从 1,3-二硫醇或二茂铁部分到聚硝基芴或二氰基亚甲基部分的分子内电荷转移通过共轭接头
    摘要:
    电子供体-π-受体发色团 5、9、11、18-20、21、22、27、28a、28c、31、32、34-36、38a-c、41a、41c 和 42 已被合成。供体单位是1,3-二硫醇和二茂铁;共轭亚乙基、苯基、亚苯基亚乙烯基、噻吩基、联噻吩基、三噻吩基或噻吩基亚乙烯基连接体作为中心 π 电子中继单元,二氰基亚甲基和聚硝基芴基团作为受体单元。电子吸收光谱在可见光区 (500−700 nm) 显示出宽的低能分子内电荷转移带,其中能量 (hνICT ≈ 1.7−2.5 eV) 和强度 (ϵ ≈ 5000−50000 M−1cm−1)主要取决于 D 和 A 部分的性质以及接头单元的结构。使用 EFISH 技术评估了非线性光学特性:在 38b [(900±300)×10−48 esu] 和 42 [(1800±300)×10−48 esu] 中观察到最高的 μβ(0) 值,表明聚硝基芴是一种有前途的受体末端部分。49
    DOI:
    10.1002/1099-0690(200107)2001:14<2671::aid-ejoc2671>3.0.co;2-3
  • 作为产物:
    描述:
    [2,2’]-双噻吩-5,5‘-二甲醛 、 在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66%的产率得到5'-(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methyl)-[2,2']bithiophenyl-5-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 D-π-A 发色团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从 1,3-二硫醇或二茂铁部分到聚硝基芴或二氰基亚甲基部分的分子内电荷转移通过共轭接头
    摘要:
    电子供体-π-受体发色团 5、9、11、18-20、21、22、27、28a、28c、31、32、34-36、38a-c、41a、41c 和 42 已被合成。供体单位是1,3-二硫醇和二茂铁;共轭亚乙基、苯基、亚苯基亚乙烯基、噻吩基、联噻吩基、三噻吩基或噻吩基亚乙烯基连接体作为中心 π 电子中继单元,二氰基亚甲基和聚硝基芴基团作为受体单元。电子吸收光谱在可见光区 (500−700 nm) 显示出宽的低能分子内电荷转移带,其中能量 (hνICT ≈ 1.7−2.5 eV) 和强度 (ϵ ≈ 5000−50000 M−1cm−1)主要取决于 D 和 A 部分的性质以及接头单元的结构。使用 EFISH 技术评估了非线性光学特性:在 38b [(900±300)×10−48 esu] 和 42 [(1800±300)×10−48 esu] 中观察到最高的 μβ(0) 值,表明聚硝基芴是一种有前途的受体末端部分。49
    DOI:
    10.1002/1099-0690(200107)2001:14<2671::aid-ejoc2671>3.0.co;2-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D−π−A Chromophores: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from 1,3-Dithiole or Ferrocene Moieties to Polynitrofluorene or Dicyanomethylene Moieties through Conjugated Linkers
    作者:Adrian J. Moore、Antony Chesney、Martin R. Bryce、Andrei S. Batsanov、Janet F. Kelly、Judith A. K. Howard、Igor F. Perepichka、Dmitrii F. Perepichka、Guilia Meshulam、Garry Berkovic、Zvi Kotler、Royi Mazor、Vladimir Khodorkovsky
    DOI:10.1002/1099-0690(200107)2001:14<2671::aid-ejoc2671>3.0.co;2-3
    日期:2001.7
    terminal moiety in this context. The molecular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49 and 50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he RHF/6-31G(d)//RHF/6-31G(d) ab initio method. The HOMO is located mostly in the 1,3-dithiolium ring, and the LUMO mostly at the dicyanomethylene fragment (and the phenyl ring of 50) although the electronic population at C2 of the 1,3-dithiolium rings is also considerable.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s
    电子供体-π-受体发色团 5、9、11、18-20、21、22、27、28a、28c、31、32、34-36、38a-c、41a、41c 和 42 已被合成。供体单位是1,3-二硫醇和二茂铁;共轭亚乙基、苯基、亚苯基亚乙烯基、噻吩基、联噻吩基、三噻吩基或噻吩基亚乙烯基连接体作为中心 π 电子中继单元,二氰基亚甲基和聚硝基芴基团作为受体单元。电子吸收光谱在可见光区 (500−700 nm) 显示出宽的低能分子内电荷转移带,其中能量 (hνICT ≈ 1.7−2.5 eV) 和强度 (ϵ ≈ 5000−50000 M−1cm−1)主要取决于 D 和 A 部分的性质以及接头单元的结构。使用 EFISH 技术评估了非线性光学特性:在 38b [(900±300)×10−48 esu] 和 42 [(1800±300)×10−48 esu] 中观察到最高的 μβ(0) 值,表明聚硝基芴是一种有前途的受体末端部分。49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试剂2,2'-Thieno[3,2-b]thiophene-2,5-diylbis-3-thiophenecarboxylicacid 苯并[b]噻吩,3-(2-噻嗯基)- 甲基[2,3'-联噻吩]-5-羧酸甲酯 牛蒡子醇 B 十四氟-Alpha-六噻吩 三丁基(5''-己基-[2,2':5',2''-三联噻吩]-5-基)锡 α-四联噻吩 α-六噻吩 α-五联噻吩 α-七噻吩 α,ω-二己基四噻吩 5,5′-双(3-己基-2-噻吩基)-2,2′-联噻吩 α,ω-二己基六联噻吩 Α-八噻吩 alpha-三联噻吩甲醇 alpha-三联噻吩 [3,3-Bi噻吩]-2,2-二羧醛 [2,2’]-双噻吩-5,5‘-二甲醛 [2,2':5',2''-三联噻吩]-5,5''-二基双[三甲基硅烷] [2,2'-联噻吩]-5-甲醇,5'-(1-丙炔-1-基)- [2,2'-联噻吩]-5-甲酸甲酯 [2,2'-联噻吩]-5-乙酸,a-羟基-5'-(1-炔丙基)-(9CI) C-[2,2-二硫代苯-5-基甲基]胺 5’-己基-2,2’-联噻吩-5-硼酸频哪醇酯 5-辛基-1,3-二(噻吩-2-基)-4H-噻吩并[3,4-c]吡咯-4,6(5H)-二酮 5-苯基-2,2'-联噻吩 5-溴5'-辛基-2,2'-联噻吩 5-溴-5′-己基-2,2′-联噻吩 5-溴-5'-甲酰基-2,2':5'2'-三噻吩 5-溴-3,3'-二己基-2,2'-联噻吩 5-溴-3'-癸基-2,2':5',2''-三联噻吩 5-溴-2,2-双噻吩 5-溴-2,2'-联噻吩-5'-甲醛 5-氯-5'-苯基-2,2'-联噻吩 5-氯-2,2'-联噻吩 5-正辛基-2,2'-并噻吩 5-己基-5'-乙烯基-2,2'-联噻吩 5-己基-2,2-二噻吩 5-全氟己基-5'-溴-2,2'-二噻吩 5-全氟己基-2,2′-联噻吩 5-乙酰基-2,2-噻吩基 5-乙氧基-2,2'-联噻吩 5-丙酰基-2,2-二噻吩 5-{[[2,2'-联噻吩]-5-基}噻吩-2-腈 5-[5-(5-己基噻吩-2-基)噻吩-2-基]噻吩-2-羧酸 5-(羟甲基)-[2,2]-联噻吩 5-(噻吩-2-基)噻吩-2-甲腈 5-(5-甲酰基-3-己基噻吩-2-基)-4-己基噻吩-2-甲醛 5-(5-甲基噻吩-2-基)噻吩-2-甲醛 5-(5-噻吩-2-基噻吩-2-基)噻吩-2-羧酸 5-(5-乙炔基噻吩-2-基)噻吩-2-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