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2-benzylsulfanylphenyl)-3H-1,3,4-oxadiazole-2-thione | 861215-4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2-benzylsulfanylphenyl)-3H-1,3,4-oxadiazole-2-thione
英文别名
——
5-(2-benzylsulfanylphenyl)-3H-1,3,4-oxadiazole-2-thione化学式
CAS
861215-49-8
化学式
C15H12N2OS2
mdl
——
分子量
300.405
InChiKey
JEONFVGBZHLID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2-benzylsulfanylphenyl)-3H-1,3,4-oxadiazole-2-thione碘甲烷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33h, 生成 2-(2-Benzylsulfanylphenyl)-5-methylsulfanyl-1,3,4-oxad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和合成新型的2-取代的5-(2-苄硫基苯基)-1,3,4-恶二唑类化合物作为苯二氮杂ze受体激动剂。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2-取代的5-(2-苄硫基苯基)-1,3,4-恶二唑类作为抗惊厥剂。在已知的苯并二氮杂receptor受体激动剂estazolam上对所设计分子的构象分析和能量最小构象子的叠加表明,主要提出的苯并二氮杂药效基团很好地匹配。电击和戊四唑诱导的致死惊厥试验表明,在1,3,4-恶二唑环的2位引入氨基和在苄硫基部分的对位引入氟取代基具有最佳的惊厥活性。看来这种作用是通过苯并二氮杂receptor受体机制介导的。
    DOI:
    10.1016/j.bmcl.2005.04.018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和合成新型的2-取代的5-(2-苄硫基苯基)-1,3,4-恶二唑类化合物作为苯二氮杂ze受体激动剂。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2-取代的5-(2-苄硫基苯基)-1,3,4-恶二唑类作为抗惊厥剂。在已知的苯并二氮杂receptor受体激动剂estazolam上对所设计分子的构象分析和能量最小构象子的叠加表明,主要提出的苯并二氮杂药效基团很好地匹配。电击和戊四唑诱导的致死惊厥试验表明,在1,3,4-恶二唑环的2位引入氨基和在苄硫基部分的对位引入氟取代基具有最佳的惊厥活性。看来这种作用是通过苯并二氮杂receptor受体机制介导的。
    DOI:
    10.1016/j.bmcl.2005.04.0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ew 2-substituted-5-(2-benzylthiophenyl)-1,3,4-oxadiazoles as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gonists
    作者:Afshin Zarghi、Mehrdad Faizi、Bijan Shafaghi、Avideh Ahadian、Hamid R. Khojastehpoor、Vahideh Zanganeh、Sayyed A. Tabatabai、Abbas Shafiee
    DOI:10.1016/j.bmcl.2005.04.018
    日期:2005.6
    synthesized as anticonvulsant agents.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and superimposition of energy minima conformers of the designed molecules on estazolam, a know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gonist, revealed that the main proposed benzodiazepine pharmacophores were well matched. Electroshock and pentylenetetrazole-induced lethal convulsion tests show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n amino group in position 2 of 1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2-取代的5-(2-苄硫基苯基)-1,3,4-恶二唑类作为抗惊厥剂。在已知的苯并二氮杂receptor受体激动剂estazolam上对所设计分子的构象分析和能量最小构象子的叠加表明,主要提出的苯并二氮杂药效基团很好地匹配。电击和戊四唑诱导的致死惊厥试验表明,在1,3,4-恶二唑环的2位引入氨基和在苄硫基部分的对位引入氟取代基具有最佳的惊厥活性。看来这种作用是通过苯并二氮杂receptor受体机制介导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