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2+)和Ni(2+)配合物与一系列N(2)S(2)大环形成和解离的动力学,其中环尺寸和施主基团排列的几何形状已经改变,已经在25℃下测量并且I = 0.5(KNO(3))。在形成步骤中,
配体的去质子化的(L)和
单质子化的(LH(+))都是反应性物种。在某些情况下,由ICB效应支持的第一键成质子化形式的速率决定性,而与环的大小无关。在
单质子化形式中,由于氢键引起的电荷排斥和/或构象变化,我们发现速度较慢。相反,解离的机理非常取决于环的大小。具有较小环的配合物直接作为柔性开链
配体与H(+)反应。相反,具有较大环的配合物以与刚性
配体类似的方式反应:首先
金属胺键缓慢解离,以使胺的自由电子对可以“脱离构象”,然后被质子化。14元大环L(3)形成络合物,其中
金属离子处于理想配位状态,因此它们的离解变得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