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1,6-bis[4-(dimethylamino)phenyl]-N,N'-dioctyl-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diimide
1,6-bis[4-(dimethylamino)phenyl]-N,N'-dioctyl-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diimide | 1379575-18-4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苯丙烷和聚酮
-
二芳基庚烷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6-bis[4-(dimethylamino)phenyl]-N,N'-dioctyl-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diimide
英文别名
11,26-Bis[4-(dimethylamino)phenyl]-7,18-dioctyl-7,18-diazaheptacyclo[14.6.2.22,5.03,12.04,9.013,23.020,24]hexacosa-1(22),2(26),3(12),4(9),5(25),10,13(23),14,16(24),20-decaene-6,8,17,19-tetrone
CAS
1379575-18-4
化学式
C
56
H
60
N
4
O
4
mdl
——
分子量
853.117
InChiKey
CEBKQTHHPVTLH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重原子数:
64
可旋转键数:
18
环数:
9.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拓扑面积:
81.2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N,N'-二辛基-1,7-二溴-苝四羧酸二酰亚胺
N,N'-bis(n-octyl)-1,7-dibromo-perylene-3,4:9,10-bis(dicarboximide)
209111-67-1
C
40
H
40
Br
2
N
2
O
4
772.577
——
N,N-bis(n-octyl)-1,6-dibromoperylene-3,4:9,10-bis(dicarboximide)
——
C
40
H
40
Br
2
N
2
O
4
772.577
反应信息
作为产物:
描述:
N,N-bis(n-octyl)-1,6-dibromoperylene-3,4:9,10-bis(dicarboximide)
、
4-(N,N-二甲氨基)苯硼酸频那醇酯
、
N,N'-二辛基-1,7-二溴-苝四羧酸二酰亚胺
在
1,1'-双(二苯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II)二氯甲烷复合物
、
四丁基氯化铵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水
、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1,7-bis[4-(dimethylamino)phenyl]-N,N'-dioctyl-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diimide
、
1,6-bis[4-(dimethylamino)phenyl]-N,N'-dioctyl-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di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芳基取代的苝双(酰亚胺):1,7- 和 1,6- 区域异构体的合成、分离、表征和电化学和光学性质的比较
摘要:
一系列二芳基取代的苝双(酰亚胺)(PBI)在湾区(苝核的1-、6-、7-和/或12-位)含有给电子和吸电子芳基的合成如下:铃木偶联反应。相应的区域异构体,即 1,7- 和 1,6- 区域异构体,通过常规柱色谱从混合物中分离,无需任何重结晶。所有单独的区域异构体都通过 1 H NMR 和 HRMS 光谱进行了充分表征。通过光谱学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这些化合物。1,7-区域异构体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与相应二芳基-PBI 的 1,6-区域异构体略有不同。在所有合成的 PBIs 中都观察到吸收和发射最大值的显着红移和加宽,这取决于所连接的芳基的电子性质。这是第一次合成、分离、表征和详细研究如此大系列的 1,6-二芳基苝四羧基二亚胺及其相应的 1,7-区域异构体。
DOI:
10.1002/ejoc.2011018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11aR)-3,7-双(3,5-二甲基苯基)-10,11,12,13-四氢-5-羟基-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膦酸
龙血素C
顺-1,7-二苯基-1-庚烯基-5-醇
那洛西芬
赤杨酮
赤杨二醇
血竭素
蒙桑酮C
萘-2,7-二磺基酸,钠盐
苯酚,4-(1,3-二苯基丁基)-2-(1-苯基乙基)-
苯甲酸,2-[[2-[(2-羧基苯基)氨基]-5-(三氟甲基)苯基]氨基]-5-[[[(4-羟基-3-甲氧苯基)甲基]氨基]甲基]-
苯基-[4-(2-苯基乙炔基)苯基]甲酮
苯基-[2-[3-(三氟甲基)苯基]苯基]甲酮
苯基-[2-(2-苯基苯基)苯基]甲酮
苯基-(3-苯基萘-2-基)甲酮
苯基-(2-苯基环己基)甲酮
苯,[(二甲基苯基)甲基]甲基[(甲基苯基)甲基]-
苯,1,3-二[1-甲基-1-[4-(4-硝基苯氧基)苯基]乙基]-
脱甲氧姜黄
紫外吸收剂 234
粗糠柴苦素
硫酸姜黄素
矮紫玉盘素
益智醇
白桦林烯酮;1,7-双(4-羟基苯基)-4-庚烯-3-酮
甲酮,苯基(1,6,7,8-四氢-1-甲基-5-苯基环戊二烯并[g]吲哚-3-基)-
甲酮,[3-(4-甲氧苯基)-1-苯基-9H-芴-4-基]苯基-
甲酮,(4-氯苯基)[1-(4-氯苯基)-3-苯基-9H-芴-4-基]-
环香草酮
溴敌隆
波森
桤木酮
桑根酮D
杨梅醇
杨梅酮
杨梅联苯环庚醇-15-葡糖苷
替拉那韦
替吡法尼(S型对映体)
替吡法尼
曲沃昔芬
姜黄素葡糖苷酸
姜黄素beta-D-葡糖苷酸
姜黄素4,4'-二乙酸酯
姜黄素-d6
姜黄素
姜烯酮 A
奈帕芬胺杂质D
四甲基姜黄素
四氢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四氢姜黄素二乙酸酯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2-benzothiazol-2-yl-4,6-diphenyl-1(6),2,3,4-tetrahydro-[1,2,4,5]tetrazine
下一个:2-tosylaminomethylani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