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5-dibromocytisine | 31954-9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5-dibromocytisine
英文别名
9,11-dibromocytisine;3,5-Dibromcytisin;Dibromcitisina;9,11-dibromo-1,2,3,4,5,6-hexahydro-1,5-methano-pyrido[1,2-a][1,5]diazocin-8-one;9,11-Dibromo-1,2,3,4,5,6-hexahydro-1,5-methano-pyrido[1,2-a][1,5]diazocin-8-one;3,5-dibromo-7,11-diazatricyclo[7.3.1.02,7]trideca-2,4-dien-6-one
3,5-dibromocytisine化学式
CAS
31954-92-4
化学式
C11H12Br2N2O
mdl
——
分子量
348.037
InChiKey
UIRFWXCFBPYLD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4.5±45.0 °C(Predicted)
  • 密度:
    1.9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5
  • 拓扑面积:
    32.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5-dibromocytisineN-(3-bromopropyl)-7-chloroquinolin-4-amine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68%的产率得到7-chloro-4-{[3-(9,11-dibromocytisin-3-yl)propyl]amin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大体积基本侧链的新型氯喹类似物的合成和抗血浆活性
    摘要:
    氯喹通常用于治疗和预防疟疾,但是造成疟疾相关死亡的主要物种恶性疟原虫已对该药产生耐药性。二十七种新颖的氯喹(CQ)类似物,特征在于侧链以庞大的基本头基终止,即八氢-2 H-喹啉和1,2,3,4,5,6-六氢-1,5-甲基合成了8 H-吡啶并[1,2- a ] [1,5]重氮星-8-one,并测试了其对P的D-10(CQ敏感)和W-2(CQ抗性)菌株的活性。恶性疟原虫。使用纳摩尔或亚摩尔浓度的IC 50,发现大多数化合物对两种菌株均具有活性价值观。发现有11种化合物对W-2菌株的效力比CQ高2.7至13.4倍;其中,四种半胱氨酸衍生物似乎特别受关注,因为它们结合了对两种人类细胞系(HMEC-1和HepG2)的高效力和低细胞毒性,并且易于合成。用硫桥取代4-NH基团可保持较低的抗血浆活性,但提高了抗性因子。这些化合物作为抗击疟疾的潜在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DOI:
    10.1002/cmdc.201500195
  • 作为产物:
    描述:
    野靛碱硫酸双氧水 、 potass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79.46%的产率得到3,5-dibromocyti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合成 方法与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IV)所示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天然化合物(‑)‑Cytisine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连接形成新的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并通过将硝基和卤素原子引入(‑)‑Cytisine的2‑吡啶酮部分,获得一系列该骨架的衍生化合物;本发明合成的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对MDA‑MB‑231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均比原料好,其中某些化合物对MDA‑MB‑231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表现突出,因此,本发明对于寻找用于治疗人类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药物非常有意义,同时,本发明制备工艺方法简单,耗时短,收率高;
    公开号:
    CN110804056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合成 方法与应用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1080405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IV)所示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天然化合物(‑)‑Cytisine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连接形成新的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并通过将硝基和卤素原子引入(‑)‑Cytisine的2‑吡啶酮部分,获得一系列该骨架的衍生化合物;本发明合成的具有金雀花碱‑黄酮类骨架的化合物对MDA‑MB‑231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均比原料好,其中某些化合物对MDA‑MB‑231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表现突出,因此,本发明对于寻找用于治疗人类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药物非常有意义,同时,本发明制备工艺方法简单,耗时短,收率高;
  • Synthesis and Antiplasmodial Activity of Novel Chloroquine Analogues with Bulky Basic Side Chains
    作者:Bruno Tasso、Federica Novelli、Michele Tonelli、Anna Barteselli、Nicoletta Basilico、Silvia Parapini、Donatella Taramelli、Anna Sparatore、Fabio Sparatore
    DOI:10.1002/cmdc.201500195
    日期:2015.9
    Chloroquine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malaria, but Plasmodium falciparum, the main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malaria‐related deaths, has developed resistance against this drug. Twenty‐seven novel chloroquine (CQ) analogues characterized by a side chain terminated with a bulky basic head group, i.e., octahydro‐2H‐quinolizine and 1,2,3,4,5,6‐hexahydro‐1,5‐methano‐8H‐pyrido[1,2‐a][1
    氯喹通常用于治疗和预防疟疾,但是造成疟疾相关死亡的主要物种恶性疟原虫已对该药产生耐药性。二十七种新颖的氯喹(CQ)类似物,特征在于侧链以庞大的基本头基终止,即八氢-2 H-喹啉和1,2,3,4,5,6-六氢-1,5-甲基合成了8 H-吡啶并[1,2- a ] [1,5]重氮星-8-one,并测试了其对P的D-10(CQ敏感)和W-2(CQ抗性)菌株的活性。恶性疟原虫。使用纳摩尔或亚摩尔浓度的IC 50,发现大多数化合物对两种菌株均具有活性价值观。发现有11种化合物对W-2菌株的效力比CQ高2.7至13.4倍;其中,四种半胱氨酸衍生物似乎特别受关注,因为它们结合了对两种人类细胞系(HMEC-1和HepG2)的高效力和低细胞毒性,并且易于合成。用硫桥取代4-NH基团可保持较低的抗血浆活性,但提高了抗性因子。这些化合物作为抗击疟疾的潜在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黄华碱 鹰爪豆碱 野靛碱 野决明碱 赝靛叶碱 苦豆碱 苦参碱 羽扇豆鹼 羽扇豆宁 红豆裂碱 硫酸司巴丁 氧化苦参碱 毒藜素 槐苦参醇 槐果碱 槐定碱 槐定碱 染料木碱 布雷菲德菌素A 安纳基林 安纳吉碱单氢溴酸盐 右旋黄叶槐碱 去氢毒藜碱 八氢-2H-喹啉-1-甲醇 八氢-2H-喹啉-1-甲醇 二氢氧无叶毒藜碱 二氢氧无叶毒藜碱 [1R,9aR,(-)]-八氢-2H-喹嗪-1-甲醇丙烯酸酯 [(1R,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 4-氨基苯甲酸酯 N-甲酰金雀花碱 N-氧鹰爪豆碱 Alpha-萘乙酸钠 5-去氢金雀花碱 5,6-去氢羽扇豆碱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4,7,7a,8,9,10,11,13,14,14alpha-十二氢-11-氧代-7,14-甲桥-2H,6H-二吡啶并[1,2-a:1',2'-e][1,5]二氮杂环辛烷-2-基酯 2-[[2-氨基-5-羟基-6-[[4'-[(2-羟基-6-磺酸根-1-萘基)偶氮]-3,3'-二甲氧基[1,1'-联苯基]-4-基]偶氮]-7-磺酸根-1-萘基]偶氮]-5-硝基苯酸三钠 17-戊基金雀花碱 17-丁基金雀花碱 13alpha-肉桂酰氧基羽扇豆碱 13-羟基羽扇豆碱 13-羟基羽扁豆碱-2-吡咯甲酸酯 12-(2-羟基丙基)-野靛碱 12,13-去氢苦参碱 1-表羽扇豆碱 (7R,7aa,14ab)-十二氢-7a,14a-甲桥-2H,6H-二吡啶并[1,2-a:1',2'-e][1,5]二氮杂环辛四烯-6,11-二酮 (1R,9aR)-八氢-2H-喹嗪-1-羧酸 (1R,9aR)-1-(羟基甲基)八氢-2H-喹嗪鎓氯化物 (1R,5R,8aS,10S,10aR,15aR,15bR)-十四氢-15H-1,5-亚氨基-10,15a-甲桥-1H,6H,9H-5a,14a-二氮杂二苯并[b,fg]辛醛烯 (1R)-3-(3-丁烯基)-1,2,3,4,5,6-六氢-1,5-甲桥-8H-吡啶并(1,2-a)(1,4)二氮杂环辛烷-8-酮 (+)-鹰爪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