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甲基丙烯腈 | 126-98-7

中文名称
甲基丙烯腈
中文别名
甲基丙烯晴;2-甲基丙烯腈;异丁烯腈;2-甲基-2-丙烯腈
英文名称
methacrylonitrile
英文别名
methacryl nitrile;2-methylprop-2-enenitrile
甲基丙烯腈化学式
CAS
126-98-7
化学式
C4H5N
mdl
MFCD00001872
分子量
67.0904
InChiKey
GYCMBHHDWRMZG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5.8 °C
  • 沸点:
    90.3 °C
  • 密度:
    0.8001 g/cm3
  • 物理描述:
    Methacrylonitrile, stabilized appears as a clear colorless liquid. Less dense than water. Flash point 55°F. Boiling point 195°F. Very be toxic by ingestion, inhalation and skin absorption. Used to make plastics and coatings.
  • 颜色/状态:
    Colorless liquid.
  • 气味:
    Odor-like bitter almonds.
  • 闪点:
    1.1 °C c.c.
  • 溶解度:
    In water, 2.54X10+4 mg/l @ 25 °C
  • 蒸汽密度:
    2.31 (EPA, 1998) (Relative to Air)
  • 蒸汽压力:
    71.2 mm Hg @ 25 °C
  • 分解: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emits toxic fumes of /nitrogen oxides and cyanides/.
  • 粘度:
    0.392 cP @ 20 °C
  • 汽化热:
    31.8 kJ/mol @ BP
  • 表面张力:
    24.4 dynes/cm @ 20 °C
  • 气味阈值:
    ...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ETHACRYLONITRILE CANNOT BE DETECTED BY ITS SMELL EVEN AT CONCENTRATIONS WHICH ARE ALREADY DANGEROUS FOR HUMANS.
  • 折光率:
    Index of refraction: 1.4007 @ 20 °C/D; 1.3954 @ 30 °C/D
  • 保留指数:
    574.9;576.8;571.6;575;575
  • 稳定性/保质期:
    1. 无色液体,在20℃时水中溶解度为2.57g/100g,50℃时水中溶解度为2.69g/100g;水在该物质中的溶解度则分别为1.62g/100g和2.83g/100g。该物质在20-25℃时能与丙酮、辛烷和甲苯任意混合,并且容易聚合,通常会加入0.1%的对苯二酚作为稳定剂。 2. 它存在于烟气中。 3. 水解后可生成2-甲基丙烯酸。该物质易于自身聚合,也能与其他单体共聚。 4. 高毒!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2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ADMET

代谢
在给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0毫克/千克剂量的甲基丙烯腈后,甲基丙烯腈在尿液中缓慢排出,4-5天后不再可检测到。自由的氢氰仅在处理后的第一天在尿液中可检测到,而结合的氢氰仅在处理后的前两天可检测到。研究了未改变的甲基丙烯腈和氢氰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DOSE OF 50 MG/KG IP TO RATS, METHACRYLONITRILE WAS SLOWLY ELIMINATED IN THE URINE AND WAS NO LONGER DETECTABLE AFTER 4-5 DAYS. FREE HYDROGEN CYANIDE WAS DETECTABLE ONLY ON THE FIRST DAY IN THE URINE & BOUND HYDROGEN CYANIDE ONLY THE FIRST 2 DAYS AFTER TREAT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ORGANS OF UNCHANGED METHACRYLONITRILE & HYDROGEN CYANIDE WAS STUDIED.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其蒸汽、通过皮肤接触以及摄入进入人体。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of its vapour, through the skin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吸入,皮肤吸收,吞食,皮肤和/或眼睛接触
inhalation, skin absorption, ingestion, skin and/or eye contact
来源: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毒理性
  • 症状
眼睛刺激,皮肤;流泪(眼泪排出);在动物中:抽搐,后肢失去运动控制
irritation eyes, skin; lacrimation (discharge of tears); In Animals: convulsions, loss of motor control in hind limbs
来源: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毒理性
  • 吸入症状
头痛。混乱。虚弱。呼吸急促。抽搐。昏迷。
Headache. Confusion. Weak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Convulsions. Unconsciousness.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皮肤症状
可能会被吸收!进一步请见吸入部分。
MAY BE ABSORBED! Further see Inhala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吸收、分配和排泄
... 容易通过皮肤吸收。
... READILY ABSORBED THROUGH SKIN.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给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0毫克/千克剂量的甲基丙烯腈后,甲基丙烯腈在尿液中逐渐消除,4-5天后不再可检测到。游离氰化氢仅在处理后的第一天在尿液中可检测到,而结合氰化氢仅在处理后的前两天可检测到。研究了未改变的甲基丙烯腈和氰化氢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DOSE OF 50 MG/KG IP TO RATS, METHACRYLONITRILE WAS SLOWLY ELIMINATED IN THE URINE AND WAS NO LONGER DETECTABLE AFTER 4-5 DAYS. FREE HYDROGEN CYANIDE WAS DETECTABLE ONLY ON THE FIRST DAY IN THE URINE & BOUND HYDROGEN CYANIDE ONLY THE FIRST 2 DAYS AFTER TREAT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ORGANS OF UNCHANGED METHACRYLONITRILE & HYDROGEN CYANIDE WAS STUDIED.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3
  • 安全说明:
    S16,S18,S29,S45,S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079 3/PG 1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926909090
  • 危险类别:
    3.1
  • 危险品标志:
    F,T
  • 危险类别码:
    R23/24/25,R11,R43
  • RTECS号:
    UD1400000
  • 包装等级:
    I

SDS

SDS:fe844e56fa484a886da95a8efd13fc02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甲基丙烯腈
化学品英文名称: 2-Methacrylonitril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26-98-7
分子式: C 4 H 5 N
分子量: 67.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2-甲基丙烯腈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丙烯腈 100% 126-98-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毒作用似丙烯腈。动物急性中毒开始表现短时间兴奋,然后出现无力、气喘、紫绀、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昏迷、死亡。实验表明,本品易通过兔和豚鼠皮肤吸收,局部无明显刺激反应,只有轻度充血。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12.8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ACGIH 1ppm,3mg/m3[皮]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轻微杏仁气味。
pH:
熔点(℃): -35.8
沸点(℃): 90.3
相对密度(水=1): 0.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5.33/12.8℃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12.8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4 H 5 N
分子量: 67.0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橡胶、弹性塑料和涂料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接触空气。
聚合危害: 能发生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高毒类 LD50:25~50mg/kg(大鼠经口);20~25mg/kg(小鼠经口) LC50:328ppm 4小时(大鼠吸入)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自然水体中水解缓慢。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易渗入地下水中,易挥发。在水体中可挥发,大气中几乎以蒸汽态存在,可与光解产物羟基和臭氧反应,随雨水降落地面。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163
UN编号: 30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四类 B级有机剧毒品。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1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制备方法
  1. 由混合碳四烃氨氧化制得。原料碳四烃主要含正丁烯-1为44.2%,异丁烯为31.6%,丁烯-2为12.5%,其余为少量其他碳四烃。
    • 原料碳四烃与氨和以水饱和的湿空气按配比(1:1.4:13-14)在预热器中混合,并预热到180-200℃,从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以0.5m/s的线速度使催化剂呈流化状态,在440-460℃进行催化反应。
    • 催化剂为磷-钽-铋-锑,异丁烯转化率为77.15%,甲基丙烯腈单程转化率为51.7%。由于碳四烃饱分中含有正丁烯,经氧化为丁二烯,收率为44.9%以上,1-丁烯转化率达76.31%,因此采用此方法可得两种产品。
  2. 合成:可由1,2-环氧丙烷与氢氰酸作用,然后失水制得。
合成制备方法
  1. 由混合碳四烃氨氧化制得。原料碳四烃主要含正丁烯-1为44.2%,异丁烯为31.6%,丁烯-2为12.5%,其余为少量其他碳四烃。
    • 原料碳四烃与氨和以水饱和的湿空气按配比(1:1.4:13-14)在预热器中混合,并预热到180-200℃,从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以0.5m/s的线速度使催化剂呈流化状态,在440-460℃进行催化反应。
    • 催化剂为磷-钽-铋-锑,异丁烯转化率为77.15%,甲基丙烯腈单程转化率为51.7%。由于碳四烃饱分中含有正丁烯,经氧化为丁二烯,收率为44.9%以上,1-丁烯转化率达76.31%,因此采用此方法可得两种产品。
  2. 合成:可由1,2-环氧丙烷与氢氰酸作用,然后失水制得。
用途简介
  1. 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经水解和酯化可以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它本身也能聚合成高分子材料。
  2. 可用于制备2-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酯类及合成树脂等。
用途
  1. 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经水解和酯化可以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它本身也能聚合成高分子材料。
  2. 可用于制备2-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酯类及合成树脂等。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基丙烯腈 在 bradyrhizobium species BTAi1 (A5EKU8) 、 作用下, 生成 甲基丙烯酸
    参考文献:
    名称:
    A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ubstrate scope of nitrilases
    摘要:
    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显色试剂来显示腈酶活性,并展示了其在23种酶的细胞提取物中的应用。
    DOI:
    10.1039/c4cc06021k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ALTERNATIVE SYNTHESIS OF 1,1-SUBSTITUTED OLEFINS HAVING ELECTRON-WITHDRAWING SUBSTITUENTS
    摘要:
    提供了一种合成1,1-二取代烯烃的三阶段方法。
    公开号:
    US20120289734A1
  • 作为试剂:
    描述:
    三苯甲硫醇sodium甲基丙烯腈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N-<2-Tritylthio-aethyl>-acetamid
    参考文献:
    名称: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III.1 Synthesis of 2-(Substituted alkylamino)ethanethiols2
    摘要:
    DOI:
    10.1021/jo01012a0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on-Catalyzed C(sp3)–H Alkylation through 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
    作者:Tomislav Rovis、Yi Cheng Kang、Sean M. Treacy
    DOI:10.1055/s-0040-1720388
    日期:2021.10
    FeCl3-catalyzed alkylation of nonactivated C(sp3)–H bonds. Photoinduced 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 at the iron center generates chlorine radicals that then preferentially abstract hydrogen atoms from electron-rich C(sp3)–H bonds distal to electron-withdrawing functional groups. The resultant alkyl radicals are trapped by electron-deficient olefins, and the catalytic cycle is closed by Fe(II) recombination
    我们报告了 FeCl 3催化的未活化 C(sp 3 )-H 键的烷基化。铁中心的光诱导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会产生氯自由基,然后优先从吸电子官能团远端的富电子 C(sp 3 )-H 键中提取氢原子。生成的烷基自由基被缺电子烯烃捕获,催化循环通过 Fe(II) 重组和原脱金属作用关闭。
  • The Effects of Lewis Acid on th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C-Arylaldonitrones with Alkenes.
    作者:Tomio Shimizu、Masaya Ishizaki、Nobuo Nitada
    DOI:10.1248/cpb.50.908
    日期:——
    The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y of th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of C-aryl-N-alkylaldonitrones (1a-e) with some alkenes were found to b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addition of Lewis acid. The rate of the reaction was also affected by adding the Lewis acid. In the reactions using allyl alcohol as a dipolarophile an addition of Lewis acid caused a remarkable acceleration of the reaction
    发现路易斯酸对C-芳基-N-烷基醛酮(1a-e)与某些烯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具有显着影响。反应速度也受添加路易斯酸的影响。在使用烯丙醇作为双极性亲和剂的反应中,添加路易斯酸会显着加快反应速度,并极大地改变立体选择性。在使用丙烯酸乙酯作为双极性亲和剂的反应中,无论反应是在存在或不存在路易斯酸的条件下进行的,区域选择性都是相反的。即,异恶唑烷-5-羧酸盐主要在没有路易斯酸的情况下获得,尽管异恶唑烷-4-羧酸盐主要在路易斯酸的存在下获得。当C,N-二芳基醛酮(1k,1m,
  •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process for addition of amines to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申请人:Yale University
    公开号:US06384282B2
    公开(公告)日:2002-05-07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irected to a process for addition of amines to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substrate, comprising: reacting an amine with a compou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in the presence a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under reaction conditions effective to form a product having a covalent bond between the amine and a carbon atom of the former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The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comprises a Group 8 metal and a ligan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2-electron donor atoms.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lso directed to enantioselective reactions of amine compounds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and a calorimetric assay to evaluate potential catalysts in these reactions.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胺添加到底物中的碳-碳双键的过程,包括:在存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将胺与至少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反应,以形成产物,其中胺与前述碳-碳双键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过渡金属催化剂包括第8族金属和含有一个或多个2电子给体原子的配体。本发明还涉及胺化合物与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的对映选择性反应,以及用于评估这些反应中潜在催化剂的热量测定分析。
  •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nitriles into amides and/or acids using Rhodococcus rhodochrous AJ2701
    作者:Otto Meth-Cohn、Mei-Xiang Wang
    DOI:10.1039/a607977f
    日期:——
    A variety of aliphatic, aromatic and heterocyclic nitriles have been readily hydrolys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amides and/or acids under very mild conditions using Rhodococcus sp. AJ270. The nitrile hydratase involved in this novel nitrile-hydrolysing microorganism efficiently hydrates most nitriles tested, irrespective of the electronic and steric effects of the substituents, to form the amides. Conversion of amides into acids catalysed by the associated amidase is rapid and efficient in most cases. Substrates bearing an adjacent substituent (which may be an ortho substituent on an aromatic nitrile, an adjacent heteroatom in a heterocyclic ring or a geminal substituent in an α,β-unsaturated nitrile) undergo slow hydrolysis of the amides allowing efficient amide isolation. The scope, limitation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is enzymatic proces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 molecular size of >7 Å diameter and the presence of functions capable of metal complexation near to the nitrile inhibit hydrolysis.
    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和杂环腈类化合物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使用 Rhodococcus sp. AJ270 微生物可以被容易地水解成相应的酰胺和/或酸。这种新型腈水解微生物中涉及的腈水合酶高效地将大多数测试的腈化合物水合形成酰胺,不论取代基的电子和立体效应如何。在大多数情况下,与酰胺酶相关的酸催化反应迅速且高效。具有相邻取代基的底物(可能是芳香腈的邻位取代基,杂环中相邻的杂原子或α,β-不饱和腈中的二重取代基)的酰胺缓慢水解,从而允许高效分离酰胺。该酶促过程的应用范围、局限性和反应机制已被系统研究。分子直径大于7 Å 的大小以及在腈附近存在能够与金属络合的功能会抑制水解。
  • Absolute rate constants for some reactions of perfluoro-n-alkyl radicals in solution
    作者:David V. Avila、K. U. Ingold、Janusz Lusztyk、W. R. Dolbier、H. Q. Pan、M. Muir
    DOI:10.1021/ja00080a012
    日期:1994.1
    Absolute rate constants have been measured at 298±2 K for some reactions of C 2 F 5 . , n-C 3 F 7 . , n-C 7 F 15 . and n-C 8 F 17 . by time-resolved (laser flash photolysis) and competition kinetics. The last three of these radicals exhibit essentially equal reactivities, but C 2 F 5 . is somewhat more reactive
    对于 C 2 F 5 的某些反应,绝对速率常数已在 298±2 K 下测得。, nC 3 F 7 。, nC 7 F 15 。和nC 8 F 17 。通过时间分辨(激光闪光光解)和竞争动力学。这些自由基中的最后三个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反应性,但 C 2 F 5 。有点反应性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N-(2-甲基丙-2-烯-1-基)乙烷-1,2-二胺) (4-(苄氧基)-2-(哌啶-1-基)吡啶咪丁-5-基)硼酸 (11-巯基十一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鼠立死 鹿花菌素 鲸蜡醇硫酸酯DEA盐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鲸蜡基胺氢氟酸盐 鲸蜡基二甲胺盐酸盐 高苯丙氨醇 高箱鲀毒素 高氯酸5-(二甲氨基)-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2-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氯-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6-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丙烯酰基氧基)-N,N,N-三甲基乙铵 马诺地尔 马来酸氢十八烷酯 马来酸噻吗洛尔EP杂质C 马来酸噻吗洛尔 马来酸倍他司汀 顺式环己烷-1,3-二胺盐酸盐 顺式氯化锆二乙腈 顺式吡咯烷-3,4-二醇盐酸盐 顺式双(3-甲氧基丙腈)二氯铂(II) 顺式3,4-二氟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1-甲基环丙烷1,2-二腈 顺式-二氯-反式-二乙酸-氨-环己胺合铂 顺式-二抗坏血酸(外消旋-1,2-二氨基环己烷)铂(II)水合物 顺式-N,2-二甲基环己胺 顺式-4-甲氧基-环己胺盐酸盐 顺式-4-环己烯-1.2-二胺 顺式-4-氨基-2,2,2-三氟乙酸环己酯 顺式-2-甲基环己胺 顺式-2-(苯基氨基)环己醇 顺式-2-(氨基甲基)-1-苯基环丙烷羧酸盐酸盐 顺式-1,3-二氨基环戊烷 顺式-1,2-环戊烷二胺 顺式-1,2-环丁腈 顺式-1,2-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式--N,N'-二甲基-1,2-环己二胺 顺式-(R,S)-1,2-二氨基环己烷铂硫酸盐 顺式-(2-氨基-环戊基)-甲醇 顺-2-戊烯腈 顺-1,3-环己烷二胺 顺-1,3-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顺-丙二腈 非那唑啉 靛酚钠盐 靛酚 霜霉威盐酸盐 霜脲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