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methoxyethyl)-4-phenylbutanamide | 430467-5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methoxyethyl)-4-phenylbutanamide
英文别名
——
N-(2-methoxyethyl)-4-phenylbutanamide化学式
CAS
430467-51-9
化学式
C13H19NO2
mdl
——
分子量
221.299
InChiKey
AQFJXZJSOIFZB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9.2±35.0 °C(Predicted)
  • 密度:
    1.01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苯基丁酸2-甲氧基乙胺硼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70%的产率得到N-(2-methoxyethyl)-4-phenylbuta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未催化的直接酰胺形成反应 - 机理研究和羧酸 H 键的关键作用
    摘要:
    已经对一系列羧酸和胺的混合进行了量热研究,以测量热输出,并将其与其反应形成羧酸铵盐和酰胺的能力进行比较。为了确定形成了哪些物质(盐或 H 键合物质),还通过在 [D8] 甲苯中混合羧酸和胺并监测所得反应来进行 1H NMR 研究。这些实验还与 DFT 计算研究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评估不同的直接酰胺形成机制方案的相对优点。根据甲苯中的计算能量可以消除涉及两性离子中间体的反应机制,但是,中性中间体途径,发现涉及通过相互氢键进行羧酸二聚的过程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可以解释直接酰胺形成反应是如何发生的。这种机制与不同反应条件下直接形成酰胺的动力学模型并不矛盾。
    DOI:
    10.1002/ejoc.2011007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Uncatalyzed Direct Amide Formation Reaction - Mechanism Studies and the Key Role of Carboxylic Acid H-Bonding
    作者:Hayley Charville、David A. Jackson、George Hodges、Andrew Whiting、Mark R. Wilson
    DOI:10.1002/ejoc.201100714
    日期:2011.10
    resulting reactions. These experiments were also compared to DFT computational studies, from which the relative merits of different mechanistic schemes for direct amide formation could be assessed. A reac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could be eliminated on the basis of calculated energies in toluene, however, a neutral intermediate pathway, involving carboxylic acid dimerization
    已经对一系列羧酸和胺的混合进行了量热研究,以测量热输出,并将其与其反应形成羧酸铵盐和酰胺的能力进行比较。为了确定形成了哪些物质(盐或 H 键合物质),还通过在 [D8] 甲苯中混合羧酸和胺并监测所得反应来进行 1H NMR 研究。这些实验还与 DFT 计算研究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评估不同的直接酰胺形成机制方案的相对优点。根据甲苯中的计算能量可以消除涉及两性离子中间体的反应机制,但是,中性中间体途径,发现涉及通过相互氢键进行羧酸二聚的过程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可以解释直接酰胺形成反应是如何发生的。这种机制与不同反应条件下直接形成酰胺的动力学模型并不矛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