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diformylpyrrole-3,4-dicarboxylic acid di-t-butyl ester | 908137-7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diformylpyrrole-3,4-dicarboxylic acid di-t-butyl ester
英文别名
ditert-butyl 2,5-diformyl-1H-pyrrole-3,4-dicarboxylate
2,5-diformylpyrrole-3,4-dicarboxylic acid di-t-butyl ester化学式
CAS
908137-72-4
化学式
C16H21NO6
mdl
——
分子量
323.346
InChiKey
FJWWUBFDJJIHT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10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diformylpyrrole-3,4-dicarboxylic acid di-t-butyl ester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氯仿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59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1,3-偶极环加成法合成锁定的内消旋β-取代的氯霉素
    摘要:
    详细研究了一种新的“锁定”二氢卟酚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通过卟啉形成反应,由两个片段以汇聚的方式组装二氢卟酚骨架,然后在原位形成偶氮甲亚胺的1,3-偶极环加成。该过程成功的关键是在卟啉周边的邻近位置存在两个吸电子基团。结果,在由两个吸电子基团激活的键上,区域选择性地进行了1,3-偶极环加成。此外,由于存在两个季碳原子,形成的二氢卟酚被锁定并因此更稳定。总体而言,仅用六步就可以用容易获得的材料构造锁定的二氢卟酚。这种方法可以容忍的大量功能验证了它在更高级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1,3-偶极环加成的结果与亲极性(卟啉)LUMO能量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反应时间和LUMO能级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并且在反应产率和LUMO的分布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此外,研究了各种重要的构建基,即3,4-二取代的2,5-二甲酰基吡咯的方法。反应产率与LUMO的分布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此外,研究了各种重要的构建基,即3
    DOI:
    10.1021/jo060545x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酰乙酸叔丁酯 在 ammonium cerium(IV) nitrate 、 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乙腈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22.0h, 生成 2,5-diformylpyrrole-3,4-dicarboxylic acid di-t-bu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1,3-偶极环加成法合成锁定的内消旋β-取代的氯霉素
    摘要:
    详细研究了一种新的“锁定”二氢卟酚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通过卟啉形成反应,由两个片段以汇聚的方式组装二氢卟酚骨架,然后在原位形成偶氮甲亚胺的1,3-偶极环加成。该过程成功的关键是在卟啉周边的邻近位置存在两个吸电子基团。结果,在由两个吸电子基团激活的键上,区域选择性地进行了1,3-偶极环加成。此外,由于存在两个季碳原子,形成的二氢卟酚被锁定并因此更稳定。总体而言,仅用六步就可以用容易获得的材料构造锁定的二氢卟酚。这种方法可以容忍的大量功能验证了它在更高级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1,3-偶极环加成的结果与亲极性(卟啉)LUMO能量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反应时间和LUMO能级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并且在反应产率和LUMO的分布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此外,研究了各种重要的构建基,即3,4-二取代的2,5-二甲酰基吡咯的方法。反应产率与LUMO的分布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此外,研究了各种重要的构建基,即3
    DOI:
    10.1021/jo060545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H-bonding patterns in biphenyl-based synthetic lectins; pyrrolediamine bridges enhance glucose-selectivity
    作者:Gururaj Joshi、Anthony P. Davis
    DOI:10.1039/c2ob25900a
    日期:——
    Synthetic lectins are molecules designed for the challenging task of biomimetic 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in water. Previous work has explored a family of such systems based on bi/terphenyl units as hydrophobic surfaces and isophthalamide spacers to provide polar binding groups. Here we report a related receptor which employs a new spacer, 2,5-bis-(aminomethyl)-pyrrole, with an alternative (A-D-A) set of H-bonding valencies. The modified spacer leads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inding selectivity, including a preference for glucose over all other tested substrates.
    合成凝集素是为在中识别生物仿生碳水化合物这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设计的分子。以前的工作已经探索了一系列基于双/三联苯单元作为疏表面和间二甲酰胺间隔物提供极性结合基团的此类系统。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相关的受体,它采用了一种新的间隔物--2,5-双(甲基吡咯,具有一组可供选择的(A-D-A)H 键价。经过修饰的间隔物导致结合选择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对葡萄糖的偏好超过了所有其他测试底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