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戊恶草酮由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发,是一种新型的恶唑啉二酮类除草剂,属于原叶琳原氧化酶抑制剂。它能有效防除一年生杂草稗草和多种阔叶杂草,适用于水稻移栽田,对水稻非常安全,并且具有持久的效果。推荐使用剂量为216-378克/公顷,在秧苗前或秧苗后均可施用。
环戊恶草酮最初由日本相模中央化学研究所于1986年发现,随后科研制药株式会社进一步开发,于1997年以商品名Wechser在日本获得农药登记,并获准与苄草隆以及磺酰脲类除草剂复配使用。
理化性质环戊恶草酮的熔点为104℃;辛醇/水分配系数Kow-lgp=4.66(pH7.0,20℃);密度(25℃):1.418。其溶解度在水中为0.216mg/L(25℃),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为24.8g/L,在己烷中的溶解度为5.10g/L。该化合物对光和热稳定,在酸性介质中也保持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
毒性根据权威文献查询,环戊恶草酮原药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雄/雌)>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雄/雌)>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毒性LC50(雄/雌,4h)>5100mg/m3。根据农药毒性分级标准,环戊恶草酮原药被判定为低毒农药。
环境毒性方面:鸟类经口摄入→低毒;鱼类→低毒;水蚤→低毒;藻类→高毒;蜜蜂接触→低毒;蚯蚓→低毒。
作用机理环戊恶草酮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PPO)发挥作用,在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该酶催化原卟啉原Ⅸ到原卟啉Ⅸ的转化。这种化合物对移栽水稻非常安全,可有效防除稗草和多种阔叶杂草,尤其在秧苗前或秧苗后施用,推荐用量为216-378克/公顷,并具有长期有效的除草效果。
产品特点环戊恶草酮的杀草谱广,对稗草、鸭舌草及其他一年生杂草表现出卓越的效果。0.45千克活性成分/公顷的剂量可有效抑制小粒种子一年生杂草及野慈菇科以外多年生具芒碎米莎草科杂草的生长,尤其在处理后30天内对难防除杂草荸荠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环戊恶草酮具有良好的土壤吸附性和较低的水溶解性,在施用后能在土壤表层迅速形成稳定的处理层。其随着过滤水流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移动很小,因此对移栽水稻非常安全,并能维持6周以上的持续除草效果。
此外,环戊恶草酮对磺酰脲类抗性的杂草也有优良的防除效果。尤其在杂草发生初期,对于陌上菜等对磺酰脲类有抗性杂草,在处理后6星期内可完全抑制生长。同时,它对垂穗莎草和雨久花这些对磺酰脲类有抗性的杂草也有高除草效果,因此备受青睐。其作用机制是阻碍PPO,而与磺酰脲类(ALS抑制)的作用完全不同。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3-(4-chloro-5-cyclopentyloxy-2-fluorophenyl)-4-imino-5-isopropylideneoxazolidine-2-one | 166975-00-4 | C17H18ClFN2O3 | 352.793 |
N-[4-氯-5-(环戊氧基)-2-氟苯基]氨基甲酸乙酯 | ethyl N-(4-chloro-5-cyclopentyloxy-2-fluorophenyl)carbamate | 141772-35-2 | C14H17ClFNO3 | 301.745 |
—— | methyl N-(4-chloro-5-cyclopentyloxy-2-fluorophenyl)carbamate | 141772-41-0 | C13H15ClFNO3 | 287.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