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phenyl)-(6-methyl-1H-benzoimidazol-2-yl)-amine | 1092303-4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phenyl)-(6-methyl-1H-benzoimidazol-2-yl)-amine
英文别名
N-(2-chlorophenyl)-6-methyl-1H-benzimidazol-2-amine
(2-Chloro-phenyl)-(6-methyl-1H-benzoimidazol-2-yl)-amine化学式
CAS
1092303-49-5
化学式
C14H12ClN3
mdl
——
分子量
257.722
InChiKey
NSLFKCVXEQHRD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40.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 (2'-chlorophenyl)cyanothioformamide 、 3,4-二氨基甲苯 在 TEA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71%的产率得到(2-Chloro-phenyl)-(6-methyl-1H-benzoimidazol-2-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氰硫代甲酰胺和恶唑烷(硫酮或亚氨基硫酮)对某些双亲核试剂行为的比较研究
    摘要:
    氰硫代甲酰胺 (I) 与邻苯二胺、邻氨基苯酚和邻氨基苯甲酸的反应分别提供苯并咪唑 (II,III)、苯并恶唑 (VII) 和喹唑啉 (IX) 衍生物。恶唑烷(硫酮或亚氨基硫酮)(IV)与相同的双亲核试剂反应生成喹喔啉(V)、苯并咪唑(VI)和喹唑啉(XI)衍生物。©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杂原子化学 13:291–298, 2002; 在线发表于 Wiley Interscience (www.interscience.wiley.com)。DOI 10.1002/hc.10031
    DOI:
    10.1002/hc.100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ehavior of cyanothioformamide and oxazolidine (thiones or iminothiones) towards some binucleophiles
    作者:A. M. Sh. El-Sharief、Y. A. Ammar、Y. A. Mohamed、M. S. A. El-Gaby
    DOI:10.1002/hc.10031
    日期:——
    Reactions of cyanothioformamides (I) with o-phenylenediamines, o-aminophenol, and anthranilic acids furnished benzimidazole (II,III), benzoxazole (VII), and quinazoline (IX) derivatives, respectively. Oxazolidine (thiones or iminothiones) (IV) were reacted with the same binucleophiles to produce quinoxaline (V), benzimidazole (VI), and quinazoline (XI) derivative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Heteroatom
    氰硫代甲酰胺 (I) 与邻苯二胺、邻氨基苯酚和邻氨基苯甲酸的反应分别提供苯并咪唑 (II,III)、苯并恶唑 (VII) 和喹唑啉 (IX) 衍生物。恶唑烷(硫酮或亚氨基硫酮)(IV)与相同的双亲核试剂反应生成喹喔啉(V)、苯并咪唑(VI)和喹唑啉(XI)衍生物。©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杂原子化学 13:291–298, 2002; 在线发表于 Wiley Interscience (www.interscience.wiley.com)。DOI 10.1002/hc.1003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