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7-dimethoxycarbonylbicyclo[4.1.0]hept-3-ene | 15833-4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7-dimethoxycarbonylbicyclo[4.1.0]hept-3-ene
英文别名
7,7-Dicarbomethoxy-bicyclo<4.1.0>hepten-(3);7,7-Dicarbomethoxy-bicyclo[4.1.0]hepten-(3);Dimethyl bicyclo[4.1.0]hept-3-ene-7,7-dicarboxylate
7,7-dimethoxycarbonylbicyclo[4.1.0]hept-3-ene化学式
CAS
15833-41-7
化学式
C11H14O4
mdl
——
分子量
210.23
InChiKey
AHHVJNNIKJDUN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44.4±40.0 °C(Predicted)
  • 密度:
    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4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7-dimethoxycarbonylbicyclo[4.1.0]hept-3-ene 在 potassium osmate 、 AD-mix-β 、 potassium carbonate 、 C48H54N6O4 、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III) 作用下, 以 叔丁醇 为溶剂, 以75 %的产率得到dimethyl cis-3,4-dihydroxybicyclo[4.1.0]heptane-7,7-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啶-N-氧化物催化内消旋-1,2-二醇去对称化的对映选择性逆转
    摘要:
    报道了以L-脯氨酸作为单一手性来源的手性吡啶-N-氧化物催化的内消旋-内消旋-二醇的去对称化以及对映选择性的逆转。以手性 3-取代 ArPNO C2c和 2-取代 4-(二甲氨基)吡啶-N-氧化物C3b作为催化剂,获得了多种单酯,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立体选择性完全可控地转换(高达 97:3 和1:99 呃)。衍生化后生成的手性六元碳环尿嘧啶核苷具有优异的对映选择性。一系列控制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支持该反应以双功能激活方式进行,其中酰胺的N-氧化物基团和N-H质子对于催化反应性和立体控制至关重要。DFT计算还支持对映选择性的距离定向转换,其中L-脯氨酰胺部分从吡啶环上的C3位置移动到C2位置,导致内消旋的酰胺N-H和OH基团之间的H键相互作用-vic-二醇也从一个羟基转移到另一个羟基。
    DOI:
    10.1021/acs.joc.3c0141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啶-N-氧化物催化内消旋-1,2-二醇去对称化的对映选择性逆转
    摘要:
    报道了以L-脯氨酸作为单一手性来源的手性吡啶-N-氧化物催化的内消旋-内消旋-二醇的去对称化以及对映选择性的逆转。以手性 3-取代 ArPNO C2c和 2-取代 4-(二甲氨基)吡啶-N-氧化物C3b作为催化剂,获得了多种单酯,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立体选择性完全可控地转换(高达 97:3 和1:99 呃)。衍生化后生成的手性六元碳环尿嘧啶核苷具有优异的对映选择性。一系列控制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支持该反应以双功能激活方式进行,其中酰胺的N-氧化物基团和N-H质子对于催化反应性和立体控制至关重要。DFT计算还支持对映选择性的距离定向转换,其中L-脯氨酰胺部分从吡啶环上的C3位置移动到C2位置,导致内消旋的酰胺N-H和OH基团之间的H键相互作用-vic-二醇也从一个羟基转移到另一个羟基。
    DOI:
    10.1021/acs.joc.3c014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ermolecular Cyclopropanation versus CH Insertion in RhII-Catalyzed Carbenoid Reactions
    作者:Paul Müller、Sarah Tohill
    DOI:10.1016/s0040-4020(00)00076-4
    日期:2000.3
    The product ratio of intermolecular insertion and cyclopropanation in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diazo decompositions depends strongly upon the metal, its ligands and upon the substituents of the diazo compound. Ethyl diazoacetate (2a) reacts with cyclohexene (1) almost exclusively by cyclopropanation. However, diazomalonate (2d) and methyl 2-diazophenylacetate (2e) in the presence of RhII catalysts
    过渡属催化的重氮分解中分子间插入和环丙烷化的产物比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属,其配体以及重氮化合物的取代基。重氮乙酸乙酯(2a)几乎仅通过环丙烷化与环己烯(1)反应。然而,在Rh II催化剂存在下,重氮丙二酸酯(2d)和2-重氮苯基乙酸甲酯(2e)表现出明显的向烯丙基CH插入的趋势。在手性Rh II催化剂存在下,使用1,4-环己二烯(6)和2-重氮苯基乙酸甲酯(2e)得到烯丙基插入产物7 几乎定量的产率,ee高达74%。
  • 7,7-Dicarbomethoxycycloheptatriene
    作者:Jerome A. Berson、Donald R. Hartter、Harriet Klinger、Philip W. Grubb
    DOI:10.1021/jo01268a088
    日期:1968.4
  • The Soluble Copper(I)-Catalyzed Decomposition of Dimethyl Diazomalonate and Di-<i>t</i>-butyl Diazomalonate in the Presence of Some Cycloalkenes
    作者:B. W. PEACE、F. CARMAN、D. S. WULFMAN
    DOI:10.1055/s-1971-21790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