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bis[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phosphanyl-N-[2-[1-[7-[[4-bis[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phosphanylbenzoyl]amino]-3-methyl-1H-indol-2-yl]propyl]-3-methyl-1H-indol-7-yl]benzamide | 1447910-1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bis[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phosphanyl-N-[2-[1-[7-[[4-bis[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phosphanylbenzoyl]amino]-3-methyl-1H-indol-2-yl]propyl]-3-methyl-1H-indol-7-yl]benzamide
英文别名
——
4-bis[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phosphanyl-N-[2-[1-[7-[[4-bis[3,5-bis(trifluoromethyl)phenyl]phosphanylbenzoyl]amino]-3-methyl-1H-indol-2-yl]propyl]-3-methyl-1H-indol-7-yl]benzamide化学式
CAS
1447910-13-5
化学式
C67H42F24N4O2P2
mdl
——
分子量
1453.01
InChiKey
PTQJHWNWHIWVC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7
  • 重原子数:
    99
  • 可旋转键数:
    13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89.8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2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超越经典反应模式:使用超分子催化将乙烯基和烯丙基芳烃加氢甲酰化为有价值的 β- 和 γ-醛中间体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系列双膦和双亚磷酸酯 L1-L7 配体的铑配合物的性质,它们配备了完整的阴离子结合位点(DIM 口袋),以及它们在乙烯基和烯丙基芳烃的区域选择性加氢甲酰化中的应用带有阴离子基团。原则上,配体的结合位点用于通过与其阴离子基团的非共价相互作用预先组织底物分子,以促进其他不利的反应途径。我们证明,这种策略允许在乙烯基 2- 和 3- 羧基芳烃的加氢甲酰化中形成前所未有的选择性逆转,以形成其他不受欢迎的 β-醛产物,化学和区域选择性高达 100%。该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包括具有内部双键的最具挑战性的底物。在催化相关条件下催化剂的配位研究揭示了氢化双羰基铑配合物 [Rh(Ln)(CO)2H] 的形成。滴定研究证实,铑配合物可以结合配体的 DIM 结合位点中的阴离子物质。此外,对最活性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和原位光谱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系统的操作模式,并揭示催化活性物质与不寻常
    DOI:
    10.1021/ja503033q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超越经典反应模式:使用超分子催化将乙烯基和烯丙基芳烃加氢甲酰化为有价值的 β- 和 γ-醛中间体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系列双膦和双亚磷酸酯 L1-L7 配体的铑配合物的性质,它们配备了完整的阴离子结合位点(DIM 口袋),以及它们在乙烯基和烯丙基芳烃的区域选择性加氢甲酰化中的应用带有阴离子基团。原则上,配体的结合位点用于通过与其阴离子基团的非共价相互作用预先组织底物分子,以促进其他不利的反应途径。我们证明,这种策略允许在乙烯基 2- 和 3- 羧基芳烃的加氢甲酰化中形成前所未有的选择性逆转,以形成其他不受欢迎的 β-醛产物,化学和区域选择性高达 100%。该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包括具有内部双键的最具挑战性的底物。在催化相关条件下催化剂的配位研究揭示了氢化双羰基铑配合物 [Rh(Ln)(CO)2H] 的形成。滴定研究证实,铑配合物可以结合配体的 DIM 结合位点中的阴离子物质。此外,对最活性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和原位光谱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系统的操作模式,并揭示催化活性物质与不寻常
    DOI:
    10.1021/ja503033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ecise Supramolecular Control of Selectivity in the Rh-Catalyzed Hydroformylation of Terminal and Internal Alkenes
    作者:Paweł Dydio、Remko J. Detz、Joost N. H. Reek
    DOI:10.1021/ja4046235
    日期:2013.7.24
    DIM pocket of the ligand results in unprecedented selectivities in hydroformylation of terminal and internal alkenes functionalized with an anionic group. Remarkably, the selectivity controlling anionic group can be even 10 bonds away from the reactive double bond, demonstrating the potential of this supramolecular approach. Control experiments confirm the crucial role of the anion binding for the selectivity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系列 DIMPhos 配体 L1-L3,双齿配体,配有完整的阴离子结合位点(DIM 口袋)。配位研究表明,这些配体以双齿方式与中心结合。在加氢甲酰化条件下的实验证实了单核氢化双羰基配合物的形成,这些配合物通常被认为在加氢甲酰化中具有活性。形成的属配合物仍然与配体结合位点的阴离子物质强结合,而不影响属配位球。DIMPhos 的这些双功能特性通过络合物的晶体结构进一步证明,其中醋酸根阴离子结合在配体的结合位点。催化研究表明,通过结合在配体的 DIM 口袋中进行的底物预组织导致末端和内部烯烃的加氢甲酰化具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性控制阴离子基团甚至可以与反应性双键相距 10 个键,这证明了这种超分子方法的潜力。对照实验证实了阴离子结合对选择性的关键作用。对决定性中间体的 DFT 研究表明,DIM 口袋中的阴离子结合限制了反应双键的旋转自由度。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