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9',9''-tribenzyl-6''-iodo-[6,8',6',8'']terpurine | 930587-9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9,9',9''-tribenzyl-6''-iodo-[6,8',6',8'']terpurine
英文别名
9-Benzyl-6-(9-benzyl-6-iodopurin-8-yl)-8-(9-benzylpurin-6-yl)purine
9,9',9''-tribenzyl-6''-iodo-[6,8',6',8'']terpurine化学式
CAS
930587-97-6
化学式
C36H25IN12
mdl
——
分子量
752.579
InChiKey
HNVCMKYAZRMEI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49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13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9',9''-tribenzyl-6''-iodo-[6,8',6',8'']terpurineN-碘代丁二酰亚胺 、 isopropylmagnesium bromide lith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88.25h, 生成 9,9',9'',9'''-tetrabenzyl-6'''-chloro-8-iodo-[6,8',6',8'',6''.8''']quaterpur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连续交叉偶联反应和随后的 Pd 催化环化合成环状四聚嘌呤
    摘要:
    合成了四聚体 N-苄基保护的嘌呤 (quaterpurine) 2 并表征为其钯配合物 [2·Pd]。合成开始于 Pd 催化的 8-zincated 9-benzyl-6-chloro-8-iodopurine (9) 和 9-benzyl-6-iodopurine (11) 的交叉偶联,建立第一个 C-6/C-8键。在相应二聚体 12 和三聚体 15 的 C-6' (C-6") 碘脱氯后,该序列重复两次。在四聚体 6"'-氯-8-碘四嘌呤 3b 处实现最终闭环在 Pd2(dba)3 和 P(2-furyl)3 存在下,通过与六甲基二锡的还原性分子内交叉偶联。从 9-苄基-6-氯嘌呤 (8)(11 的直接前体)开始,八步序列中的总产率为 17%。 结合嘌呤片段的其他策略,即 通过二聚体/二聚体键形成或通过区域选择性交叉偶联,均不成功。(©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DOI:
    10.1002/ejoc.200600724
  • 作为产物:
    描述:
    9-苄基-9h-嘌呤-6-胺 在 N-碘代丁二酰亚胺三甲基氯硅烷亚硝酸特丁酯 、 isopropylmagnesium bromide lithium chloride 、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氢碘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16.25h, 生成 9,9',9''-tribenzyl-6''-iodo-[6,8',6',8'']terpur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连续交叉偶联反应和随后的 Pd 催化环化合成环状四聚嘌呤
    摘要:
    合成了四聚体 N-苄基保护的嘌呤 (quaterpurine) 2 并表征为其钯配合物 [2·Pd]。合成开始于 Pd 催化的 8-zincated 9-benzyl-6-chloro-8-iodopurine (9) 和 9-benzyl-6-iodopurine (11) 的交叉偶联,建立第一个 C-6/C-8键。在相应二聚体 12 和三聚体 15 的 C-6' (C-6") 碘脱氯后,该序列重复两次。在四聚体 6"'-氯-8-碘四嘌呤 3b 处实现最终闭环在 Pd2(dba)3 和 P(2-furyl)3 存在下,通过与六甲基二锡的还原性分子内交叉偶联。从 9-苄基-6-氯嘌呤 (8)(11 的直接前体)开始,八步序列中的总产率为 17%。 结合嘌呤片段的其他策略,即 通过二聚体/二聚体键形成或通过区域选择性交叉偶联,均不成功。(©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DOI:
    10.1002/ejoc.2006007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