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34857-1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34857-19-0
化学式
C23H21NO2
mdl
——
分子量
343.425
InChiKey
JRBQMMOSKUPLF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87.6±40.0 °C(Predicted)
  • 密度:
    1.05±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6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38.6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盐酸 、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 caesium carbonateR-(+)-1,1'-联萘-2,2'-双二苯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6.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Cu(I)/ BINAP催化的不对称方法用于功能化焦谷氨酸衍生物的独特的季位立体中心。
    摘要:
    通过Cu(I)/ BINAP催化的串联Michael加成反应,可以直接,轻松地获得带有独特的季生立体中心的对映体富集的焦谷氨酸衍生物,然后用Morita-Baylis-Hillman(MBH)碳酸盐消除α-取代的醛糖基酯一种脱保护/内酰胺化方案,该方案在广泛的底物上表现良好,并以良好的收率和优异的对映选择性提供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焦谷氨酸衍生物。
    DOI:
    10.1021/ol202326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idium-catalyzed <i>Z</i> -retentive asymmetric all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作者:Ru Jiang、Lu Ding、Chao Zheng、Shu-Li You
    DOI:10.1126/science.abd6095
    日期:2021.1.22
    metal–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are well known for installing stereocenters adjacent to branched or E-linear olefins. However, analogous reactions for the synthesis of optically active Z-olefin products are rare. Here we report iri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that retain Z-olefin geometries while establishing an adjacent quaternary stereocenter. The formation
    保持 Z-烯烃完整 过渡属催化提供了一种修饰与碳-碳双键相邻的碳中心的通用方法。然而,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双键趋于减弱,使其取代基来回旋转。因此,如果两个大基团从键轴的同一侧开始(称为 Z-烯烃的几何形状),它们最终会在产品的相反侧。江等人。报道了一种手性催化剂,它可以防止这种旋转足够长的时间以对映选择性地替代相邻的碳(参见马尔科姆森的观点)。科学,这个问题 p。380; 另见第 345 催化剂使不太受欢迎的烯烃中间体稳定足够长的时间以官能化相邻的立体中心。Z-烯烃由于其相对的热力学不稳定性而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合成目标。众所周知,过渡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会在支链或 E-线性烯烃附近安装立体中心。然而,合成光学活性 Z-烯烃产物的类似反应很少见。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该反应保留了 Z-烯烃几何形状,同时建立了相邻的四元立体中心。已经观察到在异构化为热
  • Copper-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Difluoromethylation of Amino Acids via Difluorocarbene
    作者:Lingzi Peng、Hongyi Wang、Chang Guo
    DOI:10.1021/jacs.1c02697
    日期:2021.5.5
    of amino esters into corresponding valuable DFAA products in good yields with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ies. This de novo synthesis creates opportunities to integrate an asymmetric catalytic platfor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verse libraries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DFAA derivatives and will support efforts in both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甲基氨基酸 (DFAA) 表现出有趣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农业化学和制药科学中非常理想的基序。然而,通过二氟卡宾物种直接二甲基转化的立体化学控制尚未得到证实。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有效的催化的不对称二甲基化反应,该反应系统地提供手性 DFAA 作为 PLP 依赖性氨基酸脱羧酶的合理设计的基于机制的抑制剂。该反应使用二氯甲烷这种丰富的原料作为二氟卡宾物种的直接前体,使基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直接转化为相应的有价值的 DFAA 产品,产率高,对映选择性优异。
  • 一种手性α-二氟甲基氨基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开号:CN11307245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α‑二甲基氨基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手性α‑二甲基氨基酸类化合物是具有下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光学活性化合物,包括其具有相同化学通式的左旋体或右旋体:式中:*代表手性碳原子;取代基R1、R8选自烷基、芳基或苄基;取代基R2选自烷基、苄基、烯丙基、C3‑10的环烷基、C6‑20的芳基;取代基R5、R6、R7分别选自氢、烷基、芳基。本发明以手性膦配体属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催化一类不对称二甲基化反应为关键步骤,以高活性和选择性制备关键中间体手性α‑二甲基氨基酸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具有生物医学实用性和工业应用前景。
  • Dynamic kinetic stereodivergent transformations of propargylic ammonium salts via dual nickel and copper catalysis
    作者:Ruilong Geng、Lingzi Peng、Chang Guo
    DOI:10.1016/j.cclet.2023.109433
    日期:2024.8
    of racemic propargylic ammonium salts with prochiral aldimine esters through a stereodivergent propargylation is catalyzed by dual nickel and copper catalysis. Thus, a diverse range of optically active -quaternary amino esters were produced CN bond cleavage with high reaction efficiency and stereoselectivity (up to >99% ). By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pairwise combination of catalyst configurational
    双催化催化了外消旋炔丙盐与前手性醛亚胺酯通过立体发散炔丙化的动态不对称转化。因此,CN键断裂产生了多种光学活性季基酯,具有高反应效率和立体选择性(高达>99%)。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构型异构体的成对组合,可以以高产率获得相应炔丙基化产物的所有四种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并具有优异的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