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2R,3R,4R,5R)-3,4-bis(benzyloxy)-5-(hydroxymethyl)-pyrrolidin-2-yl]-1-hydroxytridec-10(E)-en-5-one | 1151811-2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2R,3R,4R,5R)-3,4-bis(benzyloxy)-5-(hydroxymethyl)-pyrrolidin-2-yl]-1-hydroxytridec-10(E)-en-5-one
英文别名
(E)-1-hydroxy-13-[(2R,3R,4R,5R)-5-(hydroxymethyl)-3,4-bis(phenylmethoxy)pyrrolidin-2-yl]tridec-10-en-5-one
13-[(2R,3R,4R,5R)-3,4-bis(benzyloxy)-5-(hydroxymethyl)-pyrrolidin-2-yl]-1-hydroxytridec-10(E)-en-5-one化学式
CAS
1151811-23-2
化学式
C32H45NO5
mdl
——
分子量
523.713
InChiKey
IXXCPCCUDBZJPJ-JCVPIPI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38
  • 可旋转键数:
    19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3
  • 拓扑面积:
    88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2R,3R,4R,5R)-3,4-bis(benzyloxy)-5-(hydroxymethyl)-pyrrolidin-2-yl]-1-hydroxytridec-10(E)-en-5-one三氯化硼甲醇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7.0h, 以75%的产率得到(2R,3R,4R,5R)-2-hydroxymethyl-3,4-dihydroxy-5-[(E)-9-oxo-13-hydroxy-3-tridecenyl]pyrrol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糖苷酶抑制剂Brossonetines C,O和P的聚合,立体选择性合成
    摘要:
    吡咯烷类的糖苷酶抑制剂多羟基化生物碱(亚氨基糖)布鲁内斯汀O和P的首批合成方法是从d-丝氨酸作为手性起始原料,以收敛,立体控制的方式进行的。还报道了该化合物家族的另一成员布鲁索菌素C的合成。跨复分解步骤是合成的关键特征之一。所选合成概念的多功能性使该化合物家族的许多成员均可使用,包括天然的及其类似物。
    DOI:
    10.1016/j.tet.2009.10.066
  • 作为产物:
    描述:
    (5R,6R,7R,7aR)-6,7-bis(benzyloxy)-5-(13-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9-oxotridec-3-enyl)tetrahydropyrrolo[1,2-c]oxazol-3(1H)-one 在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13-[(2R,3R,4R,5R)-3,4-bis(benzyloxy)-5-(hydroxymethyl)-pyrrolidin-2-yl]-1-hydroxytridec-10(Z)-en-5-one 、 13-[(2R,3R,4R,5R)-3,4-bis(benzyloxy)-5-(hydroxymethyl)-pyrrolidin-2-yl]-1-hydroxytridec-10(E)-en-5-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会聚,糖苷酶抑制剂的立体选择性合成broussonetines d和M †往最‡
    摘要:
    吡咯烷类的糖苷酶抑制剂多羟基化生物碱(亚氨基糖)布鲁内斯汀D和M的首次合成已通过聚合,立体控制的方式从 D-丝氨酸作为手性原料。交叉复分解步骤是合成的关键特征之一。所选合成概念的多功能性使该化合物家族的许多成员(天然成员及其类似物)都可以使用。
    DOI:
    10.1039/b821431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