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3)C]-octadecanal | 1276692-8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3)C]-octadecanal
英文别名
n-1-[13C]-octadecanal
1-[(13)C]-octadecanal化学式
CAS
1276692-89-7
化学式
C18H36O
mdl
——
分子量
269.472
InChiKey
FWWQKRXKHIRPJY-CPZJZEH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45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6.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4
  • 拓扑面积:
    17.0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3)C]-octadecanal 在 aldehyde deformylating oxygenase 作用下, 以 甘油 为溶剂, 生成 正十七烷
    参考文献:
    名称:
    蓝藻醛脱羰酶仅将醛氧化裂解为烷基(a / e)酮和甲酸酯的证据
    摘要:
    蓝藻醛脱羰酶(ADs)催化C n脂肪醛向甲酸(HCO 2 –)和相应的C n -1链烷烃(a / e)的转化。以前对在大肠杆菌(Ec)中产生的点状点菜(Np)AD的研究表明,这种明显的水解反应实际上是一种隐秘的氧化还原氧合过程,其中一个O原子从O 2掺入甲酸酯中,然后进行基于蛋白质的还原系统(NADPH,铁氧还蛋白和铁氧还蛋白还原酶; N / F / FR)提供完全还原O 2所需的所有四个电子。马什及其同事随后发表的两篇论文[Das等。(2011)安格(Angew)。化学 诠释 埃德 50,7148-7152;Eser等。(2011)生物化学50,10743-10750]报道他们的Ec -expressed Np个和原绿球藻马里努斯(PM)AD制剂由O更快速地变换醛相同的产品2非依赖性的,真正的水解过程,这提示它们通过瞬时进行通过还原系统(必须使用化学系统,NADH和吩嗪硫酸甲酯; N /
    DOI:
    10.1021/bi300912n
  • 作为产物:
    描述:
    硬脂酸硼烷四氢呋喃络合物 、 pyridinium dichlorochrom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1-[(13)C]-octadecanal
    参考文献:
    名称:
    蓝藻醛脱羰酶仅将醛氧化裂解为烷基(a / e)酮和甲酸酯的证据
    摘要:
    蓝藻醛脱羰酶(ADs)催化C n脂肪醛向甲酸(HCO 2 –)和相应的C n -1链烷烃(a / e)的转化。以前对在大肠杆菌(Ec)中产生的点状点菜(Np)AD的研究表明,这种明显的水解反应实际上是一种隐秘的氧化还原氧合过程,其中一个O原子从O 2掺入甲酸酯中,然后进行基于蛋白质的还原系统(NADPH,铁氧还蛋白和铁氧还蛋白还原酶; N / F / FR)提供完全还原O 2所需的所有四个电子。马什及其同事随后发表的两篇论文[Das等。(2011)安格(Angew)。化学 诠释 埃德 50,7148-7152;Eser等。(2011)生物化学50,10743-10750]报道他们的Ec -expressed Np个和原绿球藻马里努斯(PM)AD制剂由O更快速地变换醛相同的产品2非依赖性的,真正的水解过程,这提示它们通过瞬时进行通过还原系统(必须使用化学系统,NADH和吩嗪硫酸甲酯; N /
    DOI:
    10.1021/bi300912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version of Fatty Aldehydes to Alka(e)nes and Formate by a Cyanobacterial Aldehyde Decarbonylase: Cryptic Redox by an Unusual Dimetal Oxygenase
    作者:Ning Li、Hanne Nørgaard、Douglas M. Warui、Squire J. Booker、Carsten Krebs、J. Martin Bollinger
    DOI:10.1021/ja2013517
    日期:2011.4.27
    Cyanobacterial aldehyde decarbonylase (AD) catalyzes conversion of fatty aldehydes (R-CHO) to alka(e)nes (R-H) and formate. Curiously, although this reaction appears to be redox-neutral and formally hydrolytic, AD has a ferritin-like protein architecture and a carboxylate-bridged dimetal cofactor that are both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di-iron oxidases and oxygenases. In addition, the
    蓝细菌醛脱羰酶 (AD) 催化脂肪醛 (R-CHO) 转化为烷 (e) 烯 (RH) 和甲酸盐。奇怪的是,虽然这种反应似乎是氧化还原中性和形式上的解,但 AD 具有铁蛋白样蛋白质结构和羧酸盐桥连的双属辅因子,它们在结构上都与在二氧化酶和加氧酶中发现的相似。此外,从 Nostoc punctiforme (Np) 的 AD 的体外活动表明需要一个还原系统类似于这些 O(2)-利用二酶所采用的系统。在这里,我们通过显示 Np AD 的醛裂解也需要双氧并导致将 (18)O(18)O(2) 中的 (18)O 添加到甲酸盐产品中来解决这个难题。因此,AD 将其底物氧化而不氧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