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BuCH2CH2Au(IPr) | 1327295-6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BuCH2CH2Au(IPr)
英文别名
——
tBuCH2CH2Au(IPr)化学式
CAS
1327295-66-8
化学式
C33H49AuN2
mdl
——
分子量
670.732
InChiKey
GNEVIQASLSKVO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23
  • 重原子数:
    36.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5
  • 拓扑面积:
    9.8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BuCH2CH2Au(IPr) 作用下, 以 氘代氯仿 为溶剂, 反应 0.17h, 生成 1-碘-3,3-二甲基丁烷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催化烯烃氧化杂芳基化反应中两种金属优于一种金属
    摘要:
    我们基于 DFT 计算和实验观察,对氧化杂芳基化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我们提出双核 Au(II)-Au(II) 配合物是金催化氧化杂芳基化机制中的关键中间体。该反应被认为是通过金氧化还原循环进行的,涉及通过 Selectflu 将 Au(I) 初步氧化为双核 Au(II)-Au(II) 配合物,然后进行异质氧化和还原消除。虽然很容易调用与其他过渡金属配合物类似的转金属化/还原消除机制,但实验和 DFT 研究表明,关键的 CC 键形成反应是通过双分子还原消除过程(没有转金属化)发生的。此外,通过实验确定消除步骤的立体化学以完全保留。配体和卤化物效应在催化剂的开发和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数据提供了对实验观察到的配体效应的解释,有助于未来的催化剂开发。循环伏安法数据支持 Au·Au 亲金相互作用的氧化还原协同作用。还研究了单核 Au(III) 配合物的单金属还原消除,从中我们可以预测双金属还原消除的优势约为
    DOI:
    10.1021/ja20126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