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Z)-4-methyl-N-(3-oxo-3-phenylprop-1-en-1-yl)benzenesulfonamide | 1403486-3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4-methyl-N-(3-oxo-3-phenylprop-1-en-1-yl)benzene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4-methyl-N-[(Z)-3-oxo-3-phenylprop-1-enyl]benzenesulfonamide
(Z)-4-methyl-N-(3-oxo-3-phenylprop-1-en-1-yl)benzene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1403486-37-2
化学式
C16H15NO3S
mdl
——
分子量
301.366
InChiKey
PMRPXWROYWJBPI-QXMHVHE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71.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金/布朗斯台德酸中继作用合成1-烷基-3-(2-氧代-2-芳基/烷基-乙基)吲哚-2-酮:烯胺酮的选择性C = C键裂解的观察
    摘要:
    摘要 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金(I)/布朗斯台德酸顺序催化/促进的方法,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1-烷基-3-(2-氧代-2-芳基/烷基-乙基)吲哚-2-酮。该方法是通过一锅多步的方式通过金和布朗斯台德酸的中继作用实现的。金(I)催化的化学选择性C(sp 2)-H的烯胺酮和布朗斯台德酸促进的C = C键裂解有效地整合。根据控制实验和ESI-MS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金(I)/布朗斯台德酸顺序催化/促进的方法,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1-烷基-3-(2-氧代-2-芳基/烷基-乙基)吲哚-2-酮。该方法是通过一锅多步的方式通过金和布朗斯台德酸的中继作用实现的。金(I)催化的化学选择性C(sp 2)-H的烯胺酮和布朗斯台德酸促进的C = C键裂解有效地整合。根据控制实验和ESI-MS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DOI:
    10.1055/s-0036-1588820
  • 作为产物:
    描述:
    1-Amino-2-benzoyl-ethylen对甲苯磺酰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Z)-4-methyl-N-(3-oxo-3-phenylprop-1-en-1-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金/布朗斯台德酸中继作用合成1-烷基-3-(2-氧代-2-芳基/烷基-乙基)吲哚-2-酮:烯胺酮的选择性C = C键裂解的观察
    摘要:
    摘要 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金(I)/布朗斯台德酸顺序催化/促进的方法,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1-烷基-3-(2-氧代-2-芳基/烷基-乙基)吲哚-2-酮。该方法是通过一锅多步的方式通过金和布朗斯台德酸的中继作用实现的。金(I)催化的化学选择性C(sp 2)-H的烯胺酮和布朗斯台德酸促进的C = C键裂解有效地整合。根据控制实验和ESI-MS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金(I)/布朗斯台德酸顺序催化/促进的方法,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1-烷基-3-(2-氧代-2-芳基/烷基-乙基)吲哚-2-酮。该方法是通过一锅多步的方式通过金和布朗斯台德酸的中继作用实现的。金(I)催化的化学选择性C(sp 2)-H的烯胺酮和布朗斯台德酸促进的C = C键裂解有效地整合。根据控制实验和ESI-MS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DOI:
    10.1055/s-0036-15888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Enaminones by Rhodium-Catalyzed Denitrogenative Rearrangement of 1-(<i>N</i>-Sulfonyl-1,2,3-triazol-4-yl)alkanols
    作者:Tomoya Miura、Yuuta Funakoshi、Masao Morimoto、Tsuneaki Biyajima、Masahiro Murakami
    DOI:10.1021/ja308285r
    日期:2012.10.24
    Enaminones are synthesized by the rhodium(II)-catalyzed denitrogenative rearrangement reaction of 1-(N-sulfonyl-1,2,3-triazol-4-yl)alkanols, which are readily prepared from propargylic alcohols and N-sulfonyl azides. Intramolecular 1,2-hydride (or -alkyl) migration occurs with an intermediary α-imino rhodium(II) carbenoid species generated through denitrogenation of the 1,2,3-triazol-4-yl moiety. The
    烯胺酮是通过 (II) 催化的 1-(N-磺酰基-1,2,3-三唑-4-基) 烷醇的脱氮重排反应合成的,该反应很容易由炔丙醇和 N-磺酰基叠氮化物制备。分子内 1,2-氢化物(或-烷基)迁移与通过 1,2,3-三唑-4-基部分脱氮生成的中间 α-亚 (II) 类卡宾物质一起发生。得到的烯胺酮被转化为各种杂环,并取代了 N-磺酰基。
  • Unlock the C–N Bond Amidation of Enaminones: Metal-Free Synthesis of Enamides by Water-Assisted Transamidation
    作者:Haozhi Wu、Kang Chen、Yunyun Liu、Jie-Ping Wan
    DOI:10.1021/acs.joc.3c01926
    日期:2024.1.5
    The C–N bond transamidation of primary amides with N,N-dimethyl enaminones has been efficiently realized by heating in the presence of 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 (TfOH). The method enables the practical synthesis of valuable enamides without the use of any metal reagent. In addition, this transamidation protocol can also be expanded to the reactions of sulfonamides, and the late-stage functionalization
    通过在三氟甲磺酸(TfOH)存在下加热,可以有效地实现伯酰胺与N , N-二甲基烯胺的 C-N 键转酰胺基反应。该方法能够在不使用任何属试剂的情况下实际合成有价值的烯酰胺。此外,该转酰胺基化方案还可以扩展到磺胺类药物的反应,并且在塞来考昔伐地考昔等磺胺类药物上的后期功能化已经得到验证。此外,通过使用D 2 O的同位素标记实验已经确定了参与辅助转酰胺基化过程,这为设计其他转酰胺基化反应的催化策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