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Loline(1)是通过分子内[4 + 2]环加成酰基亚硝基二烯(25 或 26)这一关键步骤合成的。原位使用的酰基亚硝基二烯是通过氧化相应的羟肟酸(17 和 24)获得的,这些羟肟酸可以通过醛 9 从葡萄糖中制备,也可以更直接地从(S)-苹果酸(18)中制备。内型二氢恶嗪 27 和 29 与外型立体异构体混合后,通过还原 N-O 键裂解和再annulation 转化为吡咯烷 34 和 35。后者在 (DHQD)2PHAL 存在下进行 Sharpless 氨基羟化反应,得到 50 及其外立体异构体 51。对甲酰基酰胺 50 的 N-甲基化、醇 52 的甲磺化以及γ-内酰胺 53 与硼烷的还原反应得到了吡咯烷 54。对甲氧基苄基醚的裂解和随后对 55 的热处理导致分子内醚化反应,生成 N-甲基吡咯烷酮(57)。最后对 N-对甲基苯磺酰残基进行还原裂解生成 (+)-loline,其特征为二盐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