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odium isocyanate | 917-6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odium isocyanate
英文别名
sodium;cyanic acid
Sodium isocyanate化学式
CAS
917-61-3
化学式
CHNNaO+
mdl
MFCD00011121
分子量
66.015
InChiKey
ZVCDLGYNFYZZO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550 °C
  • 密度:
    1,937 g/cm3
  • 溶解度:
    可微溶于水
  • LogP:
    0.3 at 20℃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4
  • 重原子数:
    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4/25,S61
  • 危险类别码:
    R22,R52/53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8380000
  • RTECS号:
    GS7000000
  • 包装等级:
    Z01

SDS

SDS:e3b42470c9810ef561aa1df929323160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毒性

本品对人、畜、鱼类的毒性较小,不产生典型的氰化物毒性作用。慢性中毒破坏了氧化磷酸化作用,表现为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增加的现象。防护措施可参见氰化钾。

化学性质

氰酸钠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氯及苯、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在干燥状态下稳定,但在热水中易水解生成碳酸铵、碳酸钠及尿素。加热至500°C以上也会分解。

用途

氰酸钠作为一种无机化工原料,用于有机合成、制药工业、钢铁的热处理以及农药工业。具体应用包括用作生产氨甲丙二酯的原料,除草剂,以及合成杀虫剂灭幼脲中间体对氯苯基脲等。

生产方法

其制备方法是采用尿素法合成氰酸钠。反应方程式如下: [2\left(NH_2\right)_2CO + Na_2CO_3 \rightarrow 2NaOCN + 2NH_3↑ + H_2O + CO_2↑]

具体步骤如下:将尿素和碳酸钠按2.47∶1(mol)的配比加入粉碎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min,再在搅拌下将混合物加入预先加热至微红的铸铁圆筒式反应器中,外用焦炭鼓风炉直接火加热,使反应生成氰酸钠。氨气和CO₂经水吸收塔排空,反应物在550~600℃搅拌15min,使全部熔融,立即倾入铁盘中迅速冷却,固化为8~10mm薄片块状,再经粉碎制得成品。

类别

农药

毒性分级

剧毒

急性毒性

腹腔-小鼠LD₅₀: 260毫克/公斤;口服-小鼠LDLo: 4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可燃烧;遇酸分解出剧毒、易燃气体;受热产生有毒氰化物和氧化钠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酸类、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

砂土、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