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2-chlorophenoxy)benzoate | 107622-3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2-chlorophenoxy)benzoate
英文别名
2-(2-chlorophen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2-(2-Chlor-phenoxy)-benzoesaeure-methylester;Methyl 2-(2-chlorophenoxy) benzoate
methyl 2-(2-chlorophenoxy)benzoate化学式
CAS
107622-30-0
化学式
C14H11ClO3
mdl
——
分子量
262.693
InChiKey
ARTBNXWBZZHHI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2-(2-chlorophenoxy)benzoate盐酸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2-(2-chlorophenoxy)benzoic acid (4-methoxybenzylidene)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潜在的苯二氮卓类激动剂的新型噻唑烷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初步药理学评价
    摘要:
    摘要 噻唑烷酮是众所周知的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例如抗惊厥活性。这些化学物质与支架(具有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所必需的药效团)的杂交可以促进具有广泛抗惊厥作用的新型结构。在这项研究中,噻唑烷酮的新型衍生物作为新的苯二氮卓类激动剂被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估。复合5h, 4-chloro-2-(2-fluorophenoxy)-N-(4-oxo-2-(p-tolyl)thiazolidin-3-yl)benzamide, 表现出相当大的抗惊厥活性, 适当的镇静催眠作用, 无记忆障碍,并且没有肌肉松弛作用。设计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被氟马西尼拮抗,这证实了苯二氮卓受体参与其生物学作用。基于我们新型化合物的 ADME 特性的计算机计算,它们可能是潜在的活性口服药物。 图形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噻唑烷酮部分与支架的杂交设计了新的结构,该支架具有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所必需的药效团。由于苯二氮卓类激动
    DOI:
    10.1007/s11030-021-10182-x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氯苯甲酸硫酸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methyl 2-(2-chlorophenoxy)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潜在的苯二氮卓类激动剂的新型噻唑烷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初步药理学评价
    摘要:
    摘要 噻唑烷酮是众所周知的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例如抗惊厥活性。这些化学物质与支架(具有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所必需的药效团)的杂交可以促进具有广泛抗惊厥作用的新型结构。在这项研究中,噻唑烷酮的新型衍生物作为新的苯二氮卓类激动剂被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估。复合5h, 4-chloro-2-(2-fluorophenoxy)-N-(4-oxo-2-(p-tolyl)thiazolidin-3-yl)benzamide, 表现出相当大的抗惊厥活性, 适当的镇静催眠作用, 无记忆障碍,并且没有肌肉松弛作用。设计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被氟马西尼拮抗,这证实了苯二氮卓受体参与其生物学作用。基于我们新型化合物的 ADME 特性的计算机计算,它们可能是潜在的活性口服药物。 图形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噻唑烷酮部分与支架的杂交设计了新的结构,该支架具有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所必需的药效团。由于苯二氮卓类激动
    DOI:
    10.1007/s11030-021-10182-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Morphine Enhancement Activity of N-[5-(2-phenoxyphenyl)-1, 3, 4-oxadiazole-2-yl]-N′-phenylurea Derivatives
    作者:Ali Almasi Rad、Majid Sheikhha、Rohollah Hosseini、Sayyed Abbas Tabatabaic、Abbas Shafiee
    DOI:10.1002/ardp.200300822
    日期:2004.4
    The synthesis of N‐[5‐(2‐phenoxyphenyl)‐1, 3, 4‐oxadiazole‐2‐yl]‐N′‐phenylurea derivatives is reported.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are supported by their IR, 1H‐NMR and mass spectra.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and superimposition of energy minima conformers of these compounds on L‐365, 260, a known 3‐ureido‐1, 4‐benzodiazepine CCK‐B antagonist, showed that the aromatic rings fell in the same contour
    报道了N-[5-(2-苯氧基苯基)-1, 3, 4-恶二唑-2-基]-N'-苯基生物的合成。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得到了它们的 IR、1H NMR 和质谱的支持。这些化合物的构象分析和能量最小值构象异构体在 L-365、260(一种已知的 3-基-1, 4-苯二氮卓 CCK-B 拮抗剂)上的叠加表明,芳环落在相同的轮廓上。与对照组相比,合成化合物的吗啡镇痛增强评价表明化合物8a、8c、8h-8j、8l、8o具有显着效果。
  • Radical-Smiles Rearrangement by a Vitamin B2-Derived Photocatalyst in Water
    作者:Duyi Shen、Linghui Li、Ting Ren、Kaihui Chen、Xuan Zhang、Haixing Zhang、Shumiao Zhang、Peiwei Gong、Fanjun Zhang、Mianran Chao
    DOI:10.1021/acs.joc.3c02762
    日期:2024.2.16
    Herein, we report a catalytic radical-Smiles rearrangement system of arene migration from ether to carboxylic acid with riboflavin tetraacetate (RFT), a readily available ester of natural vitamin B2, as the photocatalyst and water as a green solvent, being free of external oxidant, base, metal, inert gas protection, and lengthy reaction time. Not only the known substituted 2-phenyloxybenzoic acids
    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芳烃乙醚迁移到羧酸的催化自由基-Smiles重排系统,以核黄素四乙酸酯(RFT)(一种容易获得的天然维生素B2酯)为光催化剂,以为绿色溶剂,不含外部氧化剂、碱、属、惰性气体保护、反应时间长。不仅是已知的取代的2-苯氧基苯甲酸底物,而且一组基于和杂环的类似物首次被转化为相应的芳基水杨酸酯。机理研究,特别是一些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实验,表明双功能黄素光催化剂能够实现连续的电子转移-质子转移过程。
  • Deshpande et al., Journal of the Karnatak University, 1957, vol. 2, p. 33,37
    作者:Deshpande et al.
    DOI:——
    日期:——
  • CN116854643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