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t-butyl 8,8-dimethyl-6,7-dihydro-[1,3]dioxolo[4,5-g][1,4]benzazasiline-5-carboxylate | 1622407-1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t-butyl 8,8-dimethyl-6,7-dihydro-[1,3]dioxolo[4,5-g][1,4]benzazasiline-5-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tert-butyl 8,8-dimethyl-6,7-dihydro-[1,3]dioxolo[4,5-g][1,4]benzazasiline-5-carboxylate
Tert-butyl 8,8-dimethyl-6,7-dihydro-[1,3]dioxolo[4,5-g][1,4]benzazasiline-5-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622407-14-0
化学式
C16H23NO4Si
mdl
——
分子量
321.448
InChiKey
OEKPFEMKVWJVN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09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tert-butyl (6-iodobenzo[d][1,3]dioxol-5-yl)carbamate 在 叔丁基锂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08h, 生成 Tert-butyl 7,7-dimethyl-6,8-dihydro-[1,3]dioxolo[4,5-g][1,3]benzazasiline-5-carboxylateTert-butyl 8,8-dimethyl-6,7-dihydro-[1,3]dioxolo[4,5-g][1,4]benzazasiline-5-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阴离子接触甲硅烷基化和锗化双核杂环。
    摘要:
    描述了基于原始阴离子重排的甲硅烷基化和细菌化的双核杂环的简单获得方法。测试了一组富电子和贫电子的甲硅烷基化的芳族和杂芳族底物,以了解控制这种重排的机理和因素,特别是其区域选择性。从几个示例中可以看出,此参数遵循以前提出的规则。然后,研究了硅本身所携带的取代基的作用,特别是配体转移的选择性。另外,这种化学作用扩展到了发芽的底物。似乎涉及到一种高价锗物质,可与拟议的硅中间体相提并论。然而,一条涉及消除LiCH 2的途径首次在这种元素上观察到Cl,导致意外的苯并恶唑(或苯并氮杂)大戟型产物。
    DOI:
    10.1002/chem.2014025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ionic Access to Silylated and Germylated Binuclear Heterocycles
    作者:Thomas Boddaert、Cyril François、Laetitia Mistico、Olivier Querolle、Lieven Meerpoel、Patrick Angibaud、Muriel Durandetti、Jacques Maddaluno
    DOI:10.1002/chem.201402597
    日期:2014.8.4
    A simple access to silylated and germylated binuclear heterocycles, based on an original anionic rearrangement, is described. A set of electron‐rich and electron‐poor silylated aromatic and heteroaromatic substrates were teste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and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is re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its regioselectivity. This parameter was shown to follow the rules proposed before
    描述了基于原始阴离子重排的甲硅烷基化和细菌化的双核杂环的简单获得方法。测试了一组富电子和贫电子的甲硅烷基化的芳族和杂芳族底物,以了解控制这种重排的机理和因素,特别是其区域选择性。从几个示例中可以看出,此参数遵循以前提出的规则。然后,研究了硅本身所携带的取代基的作用,特别是配体转移的选择性。另外,这种化学作用扩展到了发芽的底物。似乎涉及到一种高价锗物质,可与拟议的硅中间体相提并论。然而,一条涉及消除LiCH 2的途径首次在这种元素上观察到Cl,导致意外的苯并恶唑(或苯并氮杂)大戟型产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4-乙氧基-3-甲基苄基)-1,3-苯并二恶茂) 黄樟素氧化物 黄樟素乙二醇; 2',3'-二氢-2',3'-二羟基黄樟素 黄樟素 风藤酰胺 非哌西特盐酸盐 非哌西特 盐酸盐 角秋水仙碱 螺[1,3-苯并二氧戊环-2,1'-环己烷]-5-胺 蓝细菌 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5-胺盐酸盐 苯并[d][1,3]二氧代l-5-甲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苯并[d][1,3]二氧代l-5-氨基甲酸叔丁酯 苯并[d][1,3]二氧代-4-甲腈 苯并[d][1,3]二氧代-4-氨基甲酸叔丁酯 苯并[d[1,3]二氧代-4-羧酰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2-氯乙酸酯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苄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2-(4-氟-苯基)-乙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四氢-呋喃-2-基甲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2-氟-苄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1-甲基-哌啶-4-基)-胺 苯并[1,3]二氧代l-5-甲基-吡啶-3-甲基-胺 苯并[1,3]二氧代l-5-甲基-(4-氟-苄基)-胺 苯并[1,3]二氧代l-5-乙酸甲酯 苯并[1,3]二氧代-5-羧酰胺盐酸盐 苯并[1,3]二氧代-5-甲基肼盐酸盐 苯并[1,3]二氧代-5-甲基吡啶-4-甲胺 苯并[1,3]二氧代-5-甲基-吡啶-2-甲胺 苯并[1,3]二氧代-5-乙酰氯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甲醇丙酸酯 苯乙酸,1-(1,3-苯并二氧杂环戊烯-5-基)-3-丁烯-1-基酯 苯乙酮O-((4-(3,4-亚甲二氧基苄基)-1-哌嗪-1-基)羰基甲基)肟 苯,1-甲氧基-6-硝基-3,4-亚甲二氧基- 芝麻酚 胡椒醛肟 胡椒醛,二苄基缩硫醛 胡椒醛 胡椒醇 胡椒酸酰氯 胡椒酸 胡椒腈 胡椒环乙酮肟 胡椒环 胡椒基重氮酮 胡椒基甲醛 胡椒基氯 胡椒基戊二烯酸钾 胡椒基丙醛 胡椒基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