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538555-6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538555-69-9
化学式
C12H15NO4S
mdl
——
分子量
269.321
InChiKey
QOWJGKOICZNVI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14.1±55.0 °C(predicted)
  • 密度:
    1.252±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sodium dithionite 、 hemin 作用下, 以 aq. phosphate buffer 为溶剂, 反应 16.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用芳基磺酰基叠氮化物底物进行P450催化的分子内CH胺化反应。
    摘要:
    脂肪族CH键的直接胺化代表了有机化学中最有价值的转变。尽管已经为此目的开发和研究了许多基于过渡金属的催化剂,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探索使用生物催化剂进行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们报告细胞色素P450酶可以作为介导各种芳基磺酰叠氮化物分子内的苄基CH胺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在最佳条件下,发现P450催化剂可支持多达390次总周转,从而导致形成具有优良区域选择性的所需sultam产品。另外,由酶活性位点提供的手性环境使反应以立体和对映选择性的方式进行。
    DOI:
    10.1021/cs400893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ramolecular C(sp3)H amination of arylsulfonyl azides with engineered and artificial myoglobin-based catalysts
    作者:Melanie Bordeaux、Ritesh Singh、Rudi Fasan
    DOI:10.1016/j.bmc.2014.05.015
    日期:2014.10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aliphatic CH bonds into CN bonds provides an attractive approach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functionalities in organic molecules. Following the recent discovery that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can catalyze the cyclization of arylsulfonyl azide compounds via an intramolecular C(sp3)H amination reaction, we have explored here the CH amination reactivity of other
    将脂肪族 C H 键直接转化为 C N 键为在有机分子中引入含氮官能团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最近发现细胞色素 P450 酶可以通过分子内 C(sp 3 ) H 胺化反应催化芳基磺酰叠氮化物的环化反应,我们在这里探索了 C其他血红素蛋白的 H 胺化反应。发现各种含血红素的蛋白质,特别是肌红蛋白和辣根过氧化物酶,能够催化这种转化。基于这一发现,制备了一系列分别含有活性位点突变和非天然原卟啉 IX 辅因子和辅原卟啉 IX 辅因子的工程化和人工肌红蛋白变体,以研究这些结构变化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催化剂。我们的研究表明,属取代的肌红蛋白构成了可行的 CH 胺化催化剂,与合成卟啉对应物相比,显示出独特的反应性趋势。另一方面,发现血红素口袋平的氨基酸取代有利于提高这些 Mb 催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涉及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的机理研究表明,C H 键断裂与肌红蛋白催化的芳基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5-甲基-2-氧代苯并呋喃-3(2)-亚乙基)乙酸乙酯 (双(2,2,2-三氯乙基)) (乙基N-(1H-吲唑-3-基羰基)ethanehydrazonoate) (Z)-3-[[[2,4-二甲基-3-(乙氧羰基)吡咯-5-基]亚甲基]吲哚-2--2- (S)-(-)-5'-苄氧基苯基卡维地洛 (S)-(-)-2-(α-(叔丁基)甲胺)-1H-苯并咪唑 (S)-(-)-2-(α-甲基甲胺)-1H-苯并咪唑 (S)-氨氯地平-d4 (S)-8-氟苯并二氢吡喃-4-胺 (S)-4-(叔丁基)-2-(喹啉-2-基)-4,5-二氢噁唑 (S)-4-氯-1,2-环氧丁烷 (S)-3-(2-(二氟甲基)吡啶-4-基)-7-氟-3-(3-(嘧啶-5-基)苯基)-3H-异吲哚-1-胺 (S)-2-(环丁基氨基)-N-(3-(3,4-二氢异喹啉-2(1H)-基)-2-羟丙基)异烟酰胺 (SP-4-1)-二氯双(喹啉)-钯 (SP-4-1)-二氯双(1-苯基-1H-咪唑-κN3)-钯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S)-六氢-3H-1,2,3-苯并噻唑-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R)-(+)-5'-苄氧基卡维地洛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卡洛芬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R)-4-异丙基-2-恶唑烷硫酮 (R)-3-甲基哌啶盐酸盐; (R)-2-苄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 (N-(Boc)-2-吲哚基)二甲基硅烷醇钠 (N-{4-[(6-溴-2-氧代-1,3-苯并恶唑-3(2H)-基)磺酰基]苯基}乙酰胺) (E)-2-氰基-3-(5-(2-辛基-7-(4-(对甲苯基)-1,2,3,3a,4,8b-六氢环戊[b]吲哚-7-基)-2H-苯并[d][1,2,3]三唑-4-基)噻吩-2-基)丙烯酸 (E)-2-氰基-3-[5-(2,5-二氯苯基)呋喃-2-基]-N-喹啉-8-基丙-2-烯酰胺 (8α,9S)-(+)-9-氨基-七氢呋喃-6''-醇,值90% (6R,7R)-7-苯基乙酰胺基-3-[(Z)-2-(4-甲基噻唑-5-基)乙烯基]-3-头孢唑啉-4-羧酸二苯甲基酯 (6-羟基嘧啶-4-基)乙酸 (6,7-二甲氧基-4-(3,4,5-三甲氧基苯基)喹啉) (6,6-二甲基-3-(甲硫基)-1,6-二氢-1,2,4-三嗪-5(2H)-硫酮)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R,Z)-3-(羟基((1R,2S,6S,8aS)-1,3,6-三甲基-2-((E)-prop-1-en-1-yl)-1,2,4a,5,6,7,8,8a-八氢萘-1-基)亚甲基)-5-(羟甲基)-1-甲基吡咯烷-2,4-二酮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4-乙氧基-3-甲基苄基)-1,3-苯并二恶茂)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氯-2,1,3-苯并噻二唑-4-基)-氨基甲氨基硫代甲酸甲酯一氢碘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4aS-反式)-八氢-1H-吡咯并[3,4-b]吡啶 (4aS,9bR)-6-溴-2,3,4,4a,5,9b-六氢-1H-吡啶并[4,3-B]吲哚 (4S,4''S)-2,2''-环亚丙基双[4-叔丁基-4,5-二氢恶唑] (4-(4-氯苯基)硫代)-10-甲基-7H-benzimidazo(2,1-A)奔驰(德)isoquinolin-7一 (4-苄基-2-甲基-4-nitrodecahydropyrido〔1,2-a][1,4]二氮杂) (4-甲基环戊-1-烯-1-基)(吗啉-4-基)甲酮 (4-己基-2-甲基-4-nitrodecahydropyrido〔1,2-a][1,4]二氮杂) (4,5-二甲氧基-1,2,3,6-四氢哒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