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sulfonylbis(4,1-phenylene))bis(1H-indole) | 1515716-8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sulfonylbis(4,1-phenylene))bis(1H-indole)
英文别名
——
1,1'-(sulfonylbis(4,1-phenylene))bis(1H-indole)化学式
CAS
1515716-85-4
化学式
C28H20N2O2S
mdl
——
分子量
448.545
InChiKey
OZPBIZUVDUTYM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41
  • 重原子数:
    33.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4.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吲哚4,4'-二氟二苯砜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97%的产率得到1,1'-(sulfonylbis(4,1-phenylene))bis(1H-indol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无催化剂的C–N偶联反应 合成结构明确的吲哚基功能聚合物†
    摘要:
    聚(Ñ -亚芳基吲哚基甲烷)S(PMDINs)具有精确的结构和高的分子量(中号瓦特由3,3不含催化剂的亲核取代缩聚合成高达389 200)以高产率(高达95%)' -二吲哚甲烷与不同的活化二氟单体通过CN偶联反应过程。进行模型反应以帮助确定用于聚合的最佳反应条件并阐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所得聚合物在高分解温度(T 5% ≥377°C)下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研究表明所有这些PMDIN具有很强的固态荧光。尤其是,带有磺酰基单元的聚合物PMDIN-3是一种良好的蓝光发射器,具有很高的量子产率(21.6%,相对于硫酸奎宁测定)。通过循环伏安法获得的结果表明,PMDIN具有良好的电活性。此外,由于吲哚环在2位PMDIN-3的电化学活性通过电化学氧化容易地使交联膜交联,并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交联膜。吲哚基聚合物的高分子量和良好的综合性能表明,吲哚衍生物与二氟单体的无催化剂C–N偶联反应可被
    DOI:
    10.1039/c4ra03602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wo-Stage Three-Dimensional Luminescent Sensing Strategy for Precisely Detecting a Wide Range of Water Content in Tetrahydrofuran
    作者:Chenchen Zhang、Xuping Li、Ziqi Li、Yan Wang、Jianjun Lu、Liangliang Zhu、Fan Zhang
    DOI:10.1021/acs.analchem.1c05600
    日期:2022.5.17
    then blue-shift. Three-dimensional working curves based upon the log value of wavelength and emission intensity ratio versus water content in tetrahydrofuran were established with two-stage characteristics, aiming to visually detect a wide range of water content in organic solvents. Such a sensing method offers extra sensitivity, convenience, and accuracy.
    对于化学工业中的各种情况,非常需要开发用于检测有机溶剂中含量的高效传感器。基于发光材料的相关传感器由于其卓越的灵敏度和可视性而很有前景。然而,已报道的发光探针要么是聚集引起的猝灭型分子,在高含量下表现出发射猝灭效应,要么是聚集诱导的发射型发光体,在有机溶剂中表现出微弱的发射。这个因素缩小了目标含量传感范围。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基于二氢吲哚的供体 - 受体 - 供体发光剂,涉及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和聚集诱导的发射效应,随着含量从 0% 到 99% 的不断增加,它在四氢呋喃中表现出独特的“开-关-开”排放行为。同时,发射波长经历了先红移后蓝移的过程。基于波长和发射强度比对数对四氢呋喃含量的关系建立了具有两阶段特征的三维工作曲线,旨在直观地检测有机溶剂中大范围的含量。这种传感方法提供了额外的灵敏度、便利性和准确性。基于波长和发射强度比对数对四氢呋喃含量的关系建立了具有两阶段特
  • 一系列基于二苯砜和吲哚衍生物的给受体型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太原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137887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系列基于二苯砜吲哚生物的给受体型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吲哚生物为电子给体(D)、二苯砜为电子受体(A)形成的D‑A或D‑A‑D型化合物;本发明的系列化合物具有扭转的分子内电荷转移以及聚集诱导发光的特性,对于有机溶剂中的存在比较敏感;具体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分数的增加,其最大发射峰位出现规律的红移,且其强度比率也逐渐上升,且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本发明的系列化合物能够作为一种以强度比率和波长来实时检测有机溶剂中含量的新型荧光传感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