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3R)-3-(4-Methoxy-benzyloxy)-2,4-dimethyl-pentan-1-ol | 176536-4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3R)-3-(4-Methoxy-benzyloxy)-2,4-dimethyl-pentan-1-ol
英文别名
——
(2S,3R)-3-(4-Methoxy-benzyloxy)-2,4-dimethyl-pentan-1-ol化学式
CAS
176536-40-6
化学式
C15H24O3
mdl
——
分子量
252.354
InChiKey
QFODTQOCFRPCMU-SWLSCSK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6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38.6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3R)-3-(4-Methoxy-benzyloxy)-2,4-dimethyl-pentan-1-ol草酰氯三氟化硼乙醚二甲基亚砜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14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非对映选择性 Mukaiyama Aldol 加成反应和相关过程中合并 1,2-和 1,3-不对称诱导的立体化学模型
    摘要:
    系统研究了羟醛加成反应中立体选择性的方向和程度,涉及非手性未取代金属烯醇化物和烯醇硅烷亲核试剂和手性醛。BF3·OEt2 介导的与α-未取代的β-烷氧基醛的Mukaiyama 醛醇反应在没有内部醛螯合的情况下提供了良好的1,3-抗诱导水平。发现1,3-诱导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醛β-取代基的静电性质。提出了 1,3-不对称感应的修正模型以解释这些结果,主要基于醛羰基部分和 β-取代基之间的内部静电和空间排斥的最小化。完整的构象分析,经半经验 (AM1) 计算证实,被提出以支持所提出的模型。还系统地研究了 α 和 β 醛取代基的合并影响,并提出了一个集成的 1,2- 和 1,3- 不对称诱导模型。
    DOI:
    10.1021/ja953901u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非对映选择性 Mukaiyama Aldol 加成反应和相关过程中合并 1,2-和 1,3-不对称诱导的立体化学模型
    摘要:
    系统研究了羟醛加成反应中立体选择性的方向和程度,涉及非手性未取代金属烯醇化物和烯醇硅烷亲核试剂和手性醛。BF3·OEt2 介导的与α-未取代的β-烷氧基醛的Mukaiyama 醛醇反应在没有内部醛螯合的情况下提供了良好的1,3-抗诱导水平。发现1,3-诱导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醛β-取代基的静电性质。提出了 1,3-不对称感应的修正模型以解释这些结果,主要基于醛羰基部分和 β-取代基之间的内部静电和空间排斥的最小化。完整的构象分析,经半经验 (AM1) 计算证实,被提出以支持所提出的模型。还系统地研究了 α 和 β 醛取代基的合并影响,并提出了一个集成的 1,2- 和 1,3- 不对称诱导模型。
    DOI:
    10.1021/ja953901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Exceptional Chelating Ability of Dimethylaluminum Chloride and Methylaluminum Dichloride. The Merged Stereochemical Impact of α- and β-Stereocenters in Chelate-Controlled Carbonyl Addition Reactions with Enolsilane and Hydride Nucleophiles
    作者:David A. Evans、Brett D. Allison、Michael G. Yang、Craig E. Masse
    DOI:10.1021/ja011337j
    日期:2001.11.1
    beta-disubstituted aldehydes concludes that the syn aldehyde diastereomer possesses the arrangement of stereocenters wherein the alpha- and beta-substituents impart a reinforcing facial bias upon the aldehyde carbonyl. Aldol reactions of syn aldehydes were thus observed to proceed with uniformly excellent diastereofacial selectivity. Aldol reac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anti aldehydes containing opposing
    介绍了在有利于螯合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非手性未取代烯醇硅烷和手性 β-羟基醛的路易斯酸促进 (Mukaiyama) 羟醛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的系统研究。β-烷氧基和β-甲硅烷氧基醛的烯醇硅烷醛醇反应可以实现良好的立体控制,仅带有一个α-或β-立体中心。对α,β-二取代醛的螯合中间体的检查得出结论,syn 醛非对映异构体具有立体中心的排列,其中α-和β-取代基赋予醛羰基增强的面偏向性。因此观察到合成醛的羟醛反应以均匀优异的非对映面选择性进行。
  • Iridium-Catalyzed Allylation of Chiral β-Stereogenic Alcohols: Bypassing Discrete Formation of Epimerizable Aldehydes
    作者:Daniel C. Schmitt、Anne-Marie R. Dechert-Schmitt、Michael J. Krische
    DOI:10.1021/ol3030692
    日期:2012.12.21
    4-dinitro-C,O-benzoate complex modified by (R)- or (S)-Cl,MeO-BIPHEP promotes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allyl acetate to β-stereogenic alcohols with good to excellent levels of catalyst-directed diastereoselectivity to furnish homoallylic alcohols. Remote electronic effects of the C,O-benzoate of the catalyst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suppressing epimerization of the transient α-stereogenic
    ( R )-或( S )-Cl,MeO-BIPHEP修饰的环属化π-烯丙基3,4-二硝基-C,O-苯甲酸配合物促进乙酸烯丙酯向β-立体醇的转移加氢偶联,具有良好到优异的性能提供高烯丙醇的催化剂导向的非对映选择性平。催化剂的C,O-苯甲酸酯的远程电子效应在抑制瞬态 α-立体醛的差向异构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