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ct Linear Analogs of Dendritic Polyether Macromolecules: Design, Synthesis, and Unique Properties
作者:Craig J. Hawker、Eva E. Malmström、Curtis W. Frank、J. Patrick Kampf
DOI:10.1021/ja972027x
日期:1997.10.1
Frechet, J. M. J. Science 1994, 263, 1710. (b) Kim, Y. H. AdV. Mater. 1992, 4, 764. (c) Tomalia, D. A. AdV. Mater. 1994, 6, 529. (2) (a) Bharathi, P.; Moore, J. S. J. Am. Chem. Soc. 1997, 119, 3391. (b) Jansen, J. F.; de Brabander van den Berg, E. M.; Meijer, E. W. Science 1994, 266, 1226. (c) Mourey, T. H.; Turner, S. R.; Rubenstein, M.; Frechet, J. M. J.; Hawker, C. J.; Wooley, K. L. Macromolecules
近年来,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如此之快,以至于从工业和学术的角度来看,这些新型材料正成为主要的兴趣领域。 1 这项研究的大部分是基于树枝状大分子本质上不同于线性的假设大分子,正是这种固有的差异导致了许多观察到的物理性质变化。2 不幸的是,这种比较是无效的,因为将树枝状大分子与结构显着不同的多分散线性聚合物进行比较。例如,将树枝状聚醚的独特熔体粘度行为与线性聚苯乙烯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包含相同数量的基于 3,5-二羟基苄醇的聚醚重复单元的单分散线性类似物进行比较。 3 在本报告中,我们描述了一种新的树状大分子单分散线性类似物的合成方法,以及使用这种策略来制备经过充分研究的聚醚树枝状聚合物的精确线性衍生物 1.4 在设计线性类似物的合成时,很明显传统的涉及二聚体、四聚体、八聚体等合成的指数增长策略 5 将不适用,因为树枝状聚合物的内部重复单元的数量以不同的数字顺序增加。例如,第四代聚醚树枝状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