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碘联苯-3-醇 | 1017608-21-7

中文名称
6-碘联苯-3-醇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iodobiphenyl-3-ol
英文别名
6-iodo-[1,1'-biphenyl]-3-ol;[1,1a(2)-Biphenyl]-3-ol, 6-iodo-;4-iodo-3-phenylphenol
6-碘联苯-3-醇化学式
CAS
1017608-21-7
化学式
C12H9IO
mdl
——
分子量
296.107
InChiKey
JEDFGJQSUSDLA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6
  • 重原子数:
    14.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0.2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碘联苯-3-醇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三甲基乙酸钾三苯基膦2-二环己膦基-2'-(N,N-二甲胺)-联苯偶氮二甲酸二乙酯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6.0h, 生成 5a-hexyl-5a,6-dihydro-5H-phenanthro[1,10-bc]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顺序的1,4-钯迁移进入融合多环化合物,实现分子内远程CH活化。
    摘要:
    已经描述了空前的分子内远程CH活化,其通过以芳香环作为传送带的连续1,4-钯迁移来实现。该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可通过钯催化的远程CH活化/烯烃插入,芳基化,烯基化和Heck反应,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构建各种多环骨架。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1,4-钯的迁移过程是可逆的。
    DOI:
    10.1021/acs.orglett.9b02392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4-甲氧基苯胺四(三苯基膦)钯硫酸三溴化硼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8.5h, 生成 6-碘联苯-3-醇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顺序的1,4-钯迁移进入融合多环化合物,实现分子内远程CH活化。
    摘要:
    已经描述了空前的分子内远程CH活化,其通过以芳香环作为传送带的连续1,4-钯迁移来实现。该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可通过钯催化的远程CH活化/烯烃插入,芳基化,烯基化和Heck反应,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构建各种多环骨架。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1,4-钯的迁移过程是可逆的。
    DOI:
    10.1021/acs.orglett.9b023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 to Novel 3-Alkyl- and 3-Aryl-4-iodophenols
    作者:Gesine Hermann、Michael Annis、Peter Edwards、Marta Corrales、Lucía Díaz、Robert Goodnow
    DOI:10.1055/s-2007-1000860
    日期:2008.1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ovel 3-alkyl- and 3-aryl-4-iodophenols from 3-alkyl- and 3-arylphenols is de- scribed. As part of an ongoing project it was necessary to access a series of novel 4-arylphenols containing sterically de- manding functionality at the 3-position; in particular phe- nols with isopropyl, tert-butyl, and phenyl groups were of interest for our work. A viable approach
    描述了一种从 3-烷基-和 3-芳基苯酚制备新型 3-烷基-和 3-芳基-4-碘苯酚的有效方法。作为正在进行的项目的一部分,有必要获得一系列新的 4-芳基苯酚,这些苯酚在 3 位含有空间要求高的官能团。特别是具有异丙基、叔丁基和苯基的苯酚对我们的工作很感兴趣。提出了一种通过催化的 3-烷基-和 3-芳基-4-卤代 1 偶联来处理这些化合物的可行方法(图 1)。然而,文献检索显示缺乏关于这些 4-卤代 3-烷基和 3-芳基苯酚合成的信息。
  • Non-Tertiary Alkyl Substituents Enhance High-Temperature Radical Trapping by Phenothiazine and Phenoxazine Antioxidants
    作者:Luke A. Farmer、Derek A. Pratt
    DOI:10.1021/acs.joc.4c00099
    日期:2024.5.3
    additive used to preserve hydrocarbon materials from oxidative degradation. Materials that are regularly subjected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where autoxidation is self-initiated (i.e., >120 °C) requir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RTA for protection. Not only is this costly, but it can negatively impact material performance. Herein we show that inhibition of the autoxidation of a model hydrocarbon (n-hexadecane)
    自由基捕获抗氧化剂 (RTA) 是一类不可或缺的添加剂,用于防止碳氢化合物材料氧化降解。经常遭受自氧化高温(即 >120 °C)的材料需要高浓度的 RTA 进行保护。这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对材料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在此,我们表明,通过在 3- 和/或 1° 或 2° 烷基取代基中掺入 1° 或 2° 烷基取代基,可以大大增强吩噻嗪 (PTZ) 在 ≥160 °C 下对模型烃(正十六烷)自氧化的抑制作用。脚手架的 7 个位置。结构-反应性研究、产物分析和计算表明,这是由于 PTZ 衍生的基自由基中间体中这些烷基取代基的苄基碳上的氢原子转移 (HAT) 造成的。然后,所得亚基醌甲基化物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自由基捕获反应,具体取决于烷基取代基的性质。吩恶嗪 (PNX) 支架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构-反应性关系。这些结果不仅对新型高温 RTA 技术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了解高温下的胺 RTA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