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hloro-4-(4-formylphenoxy)benzaldehyde | 1187680-2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hloro-4-(4-formylphenoxy)benzaldehyde
英文别名
——
3-chloro-4-(4-formylphenoxy)benzaldehyde化学式
CAS
1187680-29-0
化学式
C14H9ClO3
mdl
——
分子量
260.677
InChiKey
LOHGRJGYJKTRR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6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3.3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吗啉3-chloro-4-(4-formylphenoxy)benzaldehyde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 、 sodium hydroxide 、 盐酸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甲醇 为溶剂, 以72%的产率得到4-(3-chloro-4-(4-(morpholin-4-iummethyl)phenoxy)benzyl)morpholin-4-ium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苯醚苄胺对人类非洲锥虫病的活性。
    摘要:
    昆虫传播的寄生虫布氏锥虫困扰人类和其他动物,引发人类非洲锥虫病,也称为非洲昏睡病。这种疾病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民构成最大威胁。鉴于目前可用药物的高毒性和给药困难,需要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基于已知的人类非洲锥虫病 SAR(结构-活性关系),我们现在描述了许多功能简单的二苯醚类似物,它们对T. b.具有低微摩尔活性 (IC 50 = 0.16–0.96 μM) 。罗得西亚. 最好的化合物对 L6 细胞系 (SI = 750) 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对四种人类细胞系表现出更好的选择性 (SI = 1200)。本文的数据为持续优化抗锥虫二苯醚提供了方向。
    DOI:
    10.1016/j.bioorg.2020.103590
  • 作为产物:
    描述:
    3-氯-4-氟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86%的产率得到3-chloro-4-(4-formylphenoxy)benz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苯醚苄胺对人类非洲锥虫病的活性。
    摘要:
    昆虫传播的寄生虫布氏锥虫困扰人类和其他动物,引发人类非洲锥虫病,也称为非洲昏睡病。这种疾病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民构成最大威胁。鉴于目前可用药物的高毒性和给药困难,需要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基于已知的人类非洲锥虫病 SAR(结构-活性关系),我们现在描述了许多功能简单的二苯醚类似物,它们对T. b.具有低微摩尔活性 (IC 50 = 0.16–0.96 μM) 。罗得西亚. 最好的化合物对 L6 细胞系 (SI = 750) 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对四种人类细胞系表现出更好的选择性 (SI = 1200)。本文的数据为持续优化抗锥虫二苯醚提供了方向。
    DOI:
    10.1016/j.bioorg.2020.1035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dicationic diaryl ethers as novel potent anti-MRSA and anti-VRE agents
    作者:Laixing Hu、Maureen L. Kully、David W. Boykin、Norman Abood
    DOI:10.1016/j.bmcl.2009.06.077
    日期:2009.8
    A series of dicationic diaryl eth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including drug 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Most of these compounds have shown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Several compounds, such as piperidinyl and thiomorpholinyl compounds 9e and 9l, improved the antimicrobial selectivity and kept potent anti-MRSA and anti-VRE activity. The most
    已经合成了一系列双阳离子二芳基醚,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评估,包括耐药菌菌株。这些化合物大多数已显示出有效的抗菌活性。几种化合物,例如哌啶基吗啉基化合物9e和9l提高了抗菌选择性,并保持了有效的抗MRSA和抗VRE活性。最有效的双吲哚二苯醚19的抗MRSA MIC值为⩽0.06μg/ mL,并具有增强的抗菌选择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