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H-benzo[d]imidazol-2-yl)-5-bromophenol | 402929-3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H-benzo[d]imidazol-2-yl)-5-bromophenol
英文别名
2-(1H-benzimidazol-2-yl)-5-bromophenol
2-(1H-benzo[d]imidazol-2-yl)-5-bromophenol化学式
CAS
402929-34-4
化学式
C13H9BrN2O
mdl
MFCD16248611
分子量
289.131
InChiKey
WDYLCCFOCVJWM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74.0±55.0 °C(Predicted)
  • 密度:
    1.65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8.9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H-benzo[d]imidazol-2-yl)-5-bromophenol4,4,4-三氟巴豆酸甲酯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187 mg的产率得到methyl 2-(3-bromo-6-(trifluoromethyl)-6H-benzo[e]benzo[4,5]imidazo[1,2-c][1,3]oxazin-6-yl)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氟烷基化苯并咪唑或吲哚稠合苯并恶嗪的简便合成
    摘要:
    本文描述了通过使用氟烷基化丙炔酸酯作为结构单元来合成氟烷基化苯并咪唑或吲哚稠合的苯并恶嗪。苯并咪唑融合产品是通过方便的一锅两步工艺获得的,这一特性可能使该协议具有吸引力。将氟烷基结合到这些杂环中可能会为药物开发提供更多机会。
    DOI:
    10.1002/ejoc.202101501
  • 作为产物:
    描述:
    4-溴-2-羟基苯甲醛邻苯二胺 在 sodium metabisulfi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1H-benzo[d]imidazol-2-yl)-5-bromo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氟烷基化苯并咪唑或吲哚稠合苯并恶嗪的简便合成
    摘要:
    本文描述了通过使用氟烷基化丙炔酸酯作为结构单元来合成氟烷基化苯并咪唑或吲哚稠合的苯并恶嗪。苯并咪唑融合产品是通过方便的一锅两步工艺获得的,这一特性可能使该协议具有吸引力。将氟烷基结合到这些杂环中可能会为药物开发提供更多机会。
    DOI:
    10.1002/ejoc.2021015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2-arylbenzimidazoles catalyzed by transition metal nitrates
    作者:Mehdi Kalhor、Akbar Mobinikhaledi、Javad Jamshidi
    DOI:10.1007/s11164-012-0825-1
    日期:2013.9
    A simple and practical procedure for synthesis of 2-arylbenzimidazoles by a one-pot condensation of o-phenylenediamine with aromatic aldehydes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M(NO3)2·6H2O (M = Mn, Fe, Co, Ni, Cu) in ethanol at room temperature is described. Major advantages of this practical procedure are use of a readily available catalyst, high yields, short reaction times, and simplicity of the reaction and workup.
    在催化量的 M(NO3)2·6H2O (M = Mn、Fe、Co、Ni、描述了室温下在乙醇中的Cu)。该实用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使用容易获得的催化剂、高产率、短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和后处理简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