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di(pyrazol-1-yl)pyridine;trichlororuthenium | 150414-0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di(pyrazol-1-yl)pyridine;trichlororuthenium
英文别名
——
2,6-di(pyrazol-1-yl)pyridine;trichlororuthenium化学式
CAS
150414-06-5
化学式
C11H9Cl3N5Ru
mdl
——
分子量
418.655
InChiKey
MRJWBQBNOCXYDC-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di(pyrazol-1-yl)pyridine;trichlororuthenium三氟乙酰丙酮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3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含β-二酮酸酯配体和2,6-双(N-吡唑基)吡啶及其甲基取代衍生物的钌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调节
    摘要:
    制备了一个新的通式为[Ru(Me n bpp)(R 2 mal)L]的配合物,其中Me n bpp为2,6-双(N-吡唑基)吡啶或甲基取代的衍生物(n  = 0、2或4),R 2 mal是1,3-取代的β-二酮酸酯,L是氯或N-杂环配体。相对于类似的聚吡啶基配合物,二齿β-二酮酸酯配体大大降低了Ru(III / II)电位。本文介绍的合成方案可用于制备Ru(III / II通过改变2,6-双(N-吡唑基)吡啶配体上的甲基数量和/或β-二酮酸酯配体上的取代基,可以在600 mV的范围内系统地合理地调节对偶。在第六个配位位点处的取代使得这些配合物(包括桥联配体)具有更多的合成多功能性,使得这些配合物可以用作双金属配合物的前体。
    DOI:
    10.1039/a805088k
  • 作为产物:
    描述:
    2,6-二溴吡啶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9.0h, 生成 2,6-di(pyrazol-1-yl)pyridine;trichlororuthenium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唑附加吡啶/吡嗪基 N,N,N-三齿配体对 Ru 配合物的电子影响:对温和氧化剂 NaIO4 催化烯烃氧化选择性的影响
    摘要:
    三个离散的 Ru(II) 配合物 [Ru( L1 )(bpy)Cl]Cl ( 1 )、[Ru( L1 )(phen)Cl]Cl ( 2 ) 和 [Ru( L2 )(bpy)Cl]Cl ( 3)已经用两种不同的基于吡啶/吡嗪的三齿配体L1和L2制备,其中一种联吡啶/菲咯啉和一种氯化物作为辅助配体。这些配合物通过光谱和晶体学技术得到充分表征。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了离散的单体结构。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表明,对于配合物1和3,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HOMO) 以金属为中心,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 (LUMO) 以1中的 bpy 配体为中心,但有趣的是,在配合物3的情况下,它是基于配体L2的。此外,与1相比,3中的 HOMO 和 LUMO 都相对更稳定。这一事实意味着配体L2具有非常好的 π 受体性质。这反映在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行为上,其中与配合物1相比,在3中观察到Ru II/III氧化还原电位的阳极位移约
    DOI:
    10.1016/j.ica.2023.12166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yrazolyl)pyridine ruthenium(III) complexes: Synthesis, kinetics of substitution reactions with thiourea and biological studies
    作者:Reinner O. Omondi、Stephen O. Ojwach、Deogratius Jaganyi、Amos A. Fatokun
    DOI:10.1016/j.inoche.2018.06.006
    日期:2018.8
    Abstract Reactions of 2-bromo-6-(3,5-dimethyl-1H-pyrazol-1-yl)pyridine (L1), 2,6-di (1H-pyrazol-1-yl) pyridine (L2) and 2,6-bis(3,5-dimethyl-1H-pyrazol-1-yl)pyridine (L3) with RuCl3·3H2O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metal complexes [RuCl3(L1)] (1), [RuCl3(L2)] (2) and [RuCl3(L3)] (3). Solid state structure of complex 3 established the formation of a six-coordinate mononuclear compound in
    摘要 2--6-(3,5-二甲基-1H-吡唑-1-基)吡啶(L1)、2,6-二(1H-吡唑-1-基)吡啶(L2)和2的反应, 6-双(3,5-二甲基-1H-吡唑-1-基)吡啶(L3)与RuCl3·3H2O形成各自的属配合物[RuCl3(L1)](1),[RuCl3(L2) ] (2) 和 [RuCl3(L3)] (3)。配合物 3 的固态结构建立了六配位单核化合物的形成,其中 L3 三齿结合。所研究的配合物与硫脲 (TU) 亲核试剂的反应性顺序为 1 > 2 > 3,与密度泛函理论 (DFT) 研究一致。这些复合物对 HeLa 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很小,这与分子对接实验一致,后者显示出较弱的 DNA 结合亲和力。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uthenium complexes which utilize a new family of terdentate ligands based upon 2,6-bis(pyrazol-1-yl)pyridine
    作者:Carol A. Bessel、Ronald F. See、Donald L. Jameson、Melvyn Rowen Churchill、Kenneth J. Takeuchi
    DOI:10.1039/dt9930001563
    日期:——
    synthetic utility of a new family of terdentate ligands based on 2,6-bis(pyrazol-1-yl)pyridine (bpp),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developed to generate a variety of [RuL(NO2)(PMe3)2]+ complexes [L = bpp, 2,6-bis(3,5-dimethylpyrazol-1-yl)pyridine(bdmpp), 2,6-bis(3-phenylpyrazol-1-yl)pyridine (bppp) or 2,6-bis(3-p-chlorophenylpyrazol-1-yl)pyridine (bcppp)]. Thes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为了证明基于2,6-双(吡唑-1-基)吡啶(bpp)的新的齿状配体家族的合成效用,开发了反应条件以生成各种[RuL(NO 2)(PMe 3)2 ] +配合物[L = bpp,2,6-双(3,5-二甲基吡唑-1-基)吡啶(bdmpp),2,6-双(3-苯基吡唑-1-基)吡啶(bppp)或2 ,6-双(3-对氯苯吡唑-1-基)吡啶(bcppp)]。这些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 H和13进行表征C NMR,红外和UV / VIS光谱,循环伏安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齿状bpp配体的取代基在空间上影响Ru–N(吡唑)键的长度,硝基配体的氮原子从RuL平面的位移以及硝基配体的N–O向量从该平面的扭曲。取代基也影响Ru III -Ru II对的电势和峰电流比。对数(i pc / i pa)值(i pc =阴极峰值电流,i pa(阳极峰值电流)与通过Tolman锥角估计的取代基的空间尺寸以及硝基配体离开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S)-(-)-[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双(乙腈)铁(II)六氟锑酸盐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1'R,2'S)-尼古丁1,1'-Di-N-氧化物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D6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韦德伊斯试剂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布索坦杂质66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雷索替丁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扎那韦中间体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镉,二碘四(4-甲基吡啶)- 锌,二溴二[4-吡啶羧硫代酸(2-吡啶基亚甲基)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