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esaminomethylporphobilinogendinitrile | 106491-2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esaminomethylporphobilinogendinitrile
英文别名
4-Cyanmethyl-3-pyrrolpropiononitril;3-(4-Cyanomethyl-1H-pyrrol-3-yl)-propionitrile;3-[4-(cyanomethyl)-1H-pyrrol-3-yl]propanenitrile
desaminomethylporphobilinogendinitrile化学式
CAS
106491-24-1
化学式
C9H9N3
mdl
——
分子量
159.191
InChiKey
FTUXINXPFTYLD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6.1±32.0 °C(Predicted)
  • 密度:
    1.16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63.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六氢-1,3,5-三嗪-1,3,5-三(乙腈)desaminomethylporphobilinogendinitrile 在 Montmorillonite K10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80%的产率得到uroporphyrinogenocta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紫外线对星际/星际冰类似物的生物辅助因子的前体。
    摘要:
    生物辅因子包括并入不同金属离子的环状四吡咯结构的官能化衍生物。他们与蛋白质建立了结构上的伙伴关系,而蛋白质在生化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卟啉,二氢卟酚,细菌绿素和corrin是辅因子的基本结构(血红素,叶绿素,细菌叶绿素,西罗血红素,F 430和维生素B12)。实验室和理论工作表明,蛋白质(α-氨基酸)和核酸(碳水化合物,嘌呤和嘧啶)的分子结构单元是在益生元条件下生成的。另一方面,关于辅因子益生元化学的实验数据很少。我们建议直接在实验室中寻找辅因子形成的途径。在此,我们报道了在12 K高真空下对星际冰类似物进行光和热处理后,在室温残留物中检测N-杂环和胺的情况。其中,六氢-1,3,5-三嗪和其衍生物与单吡咯分子一起是类卟啉辅因子的前体。还检测到六氢嘧啶。这是在模拟星际/星际条件的实验中首次检测到这些化合物。除了仅在13C标记的实验中发现的2-氨基吡咯和2,4-二氨基呋喃外,所有报告的物种
    DOI:
    10.1002/chem.20050007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化学-α-氨基腈1.尿卟啉原-辛二腈
    摘要:
    α-氨基腈的化学I:尿卟啉原-辛腈的引入和途径。
    DOI:
    10.1002/hlca.198707004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emie der α-Aminonitrile 1. Mitteilung Einleitung und Wege zu Uroporphyrinogen-octanitrilen
    作者:Gary Ksander、Guido Bold、René Lattmann、Christian Lehmann、Thomas Früh、Yi-Bin Xiang、Katsuhiko Inomata、Hans-Peter Buser、Jakob Schreiber、Engelbert Zass、Albert Eschenmoser
    DOI:10.1002/hlca.19870700424
    日期:1987.7.8
    Chemistry of α-Aminonitriles I: Introduction and Pathways to Uroporphyrinogen-octanitriles.
    α-氨基腈的化学I:尿卟啉原-辛腈的引入和途径。
  • Precursors of Biological Cofactors from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f Circumstellar/Interstellar Ice Analogues
    作者:Uwe J. Meierhenrich、Guillermo M. Muñoz Caro、Willem A. Schutte、Wolfram H.-P. Thiemann、Bernard Barbier、André Brack
    DOI:10.1002/chem.200500074
    日期:2005.8.19
    other hand,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prebiotic chemistry of cofactors are rare. We propose to search directly for the pathways of the formation of cofactors in the laboratory. Herein we report on the detection of N-heterocycles and amines in the room-temperature residue obtained after photo- and thermal processing of an interstellar ice analogue under high vacuum at 12 K. Among them, hexahydro-1,3,5-triazine
    生物辅因子包括并入不同金属离子的环状四吡咯结构的官能化衍生物。他们与蛋白质建立了结构上的伙伴关系,而蛋白质在生化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卟啉,二氢卟酚,细菌绿素和corrin是辅因子的基本结构(血红素,叶绿素,细菌叶绿素,西罗血红素,F 430和维生素B12)。实验室和理论工作表明,蛋白质(α-氨基酸)和核酸(碳水化合物,嘌呤和嘧啶)的分子结构单元是在益生元条件下生成的。另一方面,关于辅因子益生元化学的实验数据很少。我们建议直接在实验室中寻找辅因子形成的途径。在此,我们报道了在12 K高真空下对星际冰类似物进行光和热处理后,在室温残留物中检测N-杂环和胺的情况。其中,六氢-1,3,5-三嗪和其衍生物与单吡咯分子一起是类卟啉辅因子的前体。还检测到六氢嘧啶。这是在模拟星际/星际条件的实验中首次检测到这些化合物。除了仅在13C标记的实验中发现的2-氨基吡咯和2,4-二氨基呋喃外,所有报告的物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