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tosyl-(ortho-vinylphenethyl)amine | 936546-0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tosyl-(ortho-vinylphenethyl)amine
英文别名
——
N-tosyl-(ortho-vinylphenethyl)amine化学式
CAS
936546-06-4
化学式
C17H19NO2S
mdl
——
分子量
301.409
InChiKey
TWPBOJDPBPLEC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6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46.1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tosyl-(ortho-vinylphenethyl)amine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43%的产率得到(+/-)-10-methyl-5,6,12,12a-tetrahydro-7-thia-6a-azabenzo[a]anthracene-7,7-di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羧酸铜(II)活化的未活化烯烃的分子内碳氨基化形成吡咯烷和哌啶:非对映选择性及其机理
    摘要:
    描述了扩大的底物范围和对羧酸铜(II)促进的未活化烯烃分子内碳氨基化反应机理的深入分析。该方法提供了获得N-官能化的吡咯烷和哌啶的途径。芳族和脂族的γ-和δ-烯基N-芳基磺酰胺都有效地经历了氧化环化反应。ñ-苄基-2-烯丙基苯胺也经历了氧化环化。所检测的末端烯烃底物比与内部烯烃的底物反应性更高,后者终止于消除反应,而不是碳-碳键的形成。通过使用更多有机可溶的羧酸铜(II)盐,特别是新癸酸铜(II),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通过使用微波加热减少了反应时间。在合成2,5-二取代的吡咯烷中观察到高水平的非对映选择性,其中顺式替换模式占主导地位。在观察到的反应性的背景下,以及与其他试剂和条件促进的类似反应相比,讨论了反应的机理。我们的证据支持了一种机制,其中N-C键是通过分子内合成的氨基缩合形成的,而C-C键是通过分子内将伯碳原子加成到芳环上而形成的。
    DOI:
    10.1021/jo070321u
  • 作为产物:
    描述:
    邻溴苯乙胺四(三苯基膦)钯 吡啶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N-tosyl-(ortho-vinylphene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羧酸铜(II)活化的未活化烯烃的分子内碳氨基化形成吡咯烷和哌啶:非对映选择性及其机理
    摘要:
    描述了扩大的底物范围和对羧酸铜(II)促进的未活化烯烃分子内碳氨基化反应机理的深入分析。该方法提供了获得N-官能化的吡咯烷和哌啶的途径。芳族和脂族的γ-和δ-烯基N-芳基磺酰胺都有效地经历了氧化环化反应。ñ-苄基-2-烯丙基苯胺也经历了氧化环化。所检测的末端烯烃底物比与内部烯烃的底物反应性更高,后者终止于消除反应,而不是碳-碳键的形成。通过使用更多有机可溶的羧酸铜(II)盐,特别是新癸酸铜(II),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通过使用微波加热减少了反应时间。在合成2,5-二取代的吡咯烷中观察到高水平的非对映选择性,其中顺式替换模式占主导地位。在观察到的反应性的背景下,以及与其他试剂和条件促进的类似反应相比,讨论了反应的机理。我们的证据支持了一种机制,其中N-C键是通过分子内合成的氨基缩合形成的,而C-C键是通过分子内将伯碳原子加成到芳环上而形成的。
    DOI:
    10.1021/jo070321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aturated oxygen and nitrogen heterocycles <i>via</i> oxidative coupling of alkyltrifluoroborates with alkenols, alkenoic acids and protected alkenylamines
    作者:Jonathan M. Shikora、Chanchamnan Um、Zainab M. Khoder、Sherry R. Chemler
    DOI:10.1039/c9sc02835h
    日期:——
    Saturated heterocycle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many bioactive compounds. The method disclosed herein enables a general route to a range of 5-, 6- and 7-membered oxygen and nitrogen heterocycles by coupling potassium alkyltrifluoroborates with heteroatom-tethered alkenes, predominantly styrenes, under copper-catalyzed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MnO2.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synthesis of
    饱和杂环是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公开的方法通过在MnO 2的存在下,在催化的条件下,将烷基三硼酸与杂原子系链的烯烃(主要是苯乙烯)偶联,从而可以实现一系列5元,6元和7元氧和氮杂环。该方法应用于抗抑郁药西酞普兰核心药物的合成。反应范围和观察到的反应性与极性/自由基机理一致,该机理涉及将烷基自由基分子间加成到烯烃中,然后通过[Cu(iii)]-促进的CO(或CN)键形成还原消除。
  • Rh <sup>III</sup> ‐Catalyzed C−H Activation of Aryl Hydroxam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Isoindolinones
    作者:Saad Shaaban、Caitlin Davies、Christian Merten、Jana Flegel、Felix Otte、Carsten Strohmann、Herbert Waldmann
    DOI:10.1002/chem.202002384
    日期:2020.8.21
    RhIII‐catalyzed C−H 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 yielding isoindolinones from aryl hydroxamates and ortho‐substituted styrenes is reported. The reaction proceeds smoothly under mild condition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olerates a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s.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s support that the high regioselectivity observed for these substrates results from the presence of an
    据报道,Rh III催化的 CH 官能化反应从芳基异羟酸酯和邻位取代的苯乙烯产生异吲哚啉酮。该反应在室温下温和条件下顺利进行,并耐受一系列官能团。实验和计算研究表明,这些底物观察到的高区域选择性是由于苯乙烯中嵌入的邻位取代基的存在造成的。所得的异吲哚啉酮是合成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在一锅两步反应中轻松获得类似天然产物的化合物异吲哚苯并氮杂卓。选定的异吲哚啉酮可抑制 Hedgehog (Hh) 依赖性多能小鼠间充质祖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