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12-dihydro-9-methoxy-1-benzopyrano[3,4-b][1,4]benzothiazin-6-one | 110919-3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12-dihydro-9-methoxy-1-benzopyrano[3,4-b][1,4]benzothiazin-6-one
英文别名
9-methoxy-12H-chromeno[3,4-b][1,4]benzothiazin-6-one
6,12-dihydro-9-methoxy-1-benzopyrano[3,4-b][1,4]benzothiazin-6-one化学式
CAS
110919-31-8
化学式
C16H11NO3S
mdl
——
分子量
297.334
InChiKey
XPIXHRHKOZRYO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72.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of 6,12-Dihydro-3-methoxy-1-benzopyrano[3,4-b][1,4]benzothiazin-6-one, a Novel Human Estrogen Receptor Agonist.
    摘要:
    为了进一步确定 6,12-二氢-3-甲氧基-1-苯并吡喃并[3,4-b][1,4]苯并噻嗪-6-酮(1)的内分泌特征和与雌激素受体(ER)的结合模式,我们进行了药理研究。化合物 1 的强效雌激素活性是通过测试其下调ERs 和增强雌激素受体元件(ERE)依赖性转录的能力来评估的。虽然化合物 1 未能与 [3H]E2 竞争与两种 ER 异构体的结合,但有证据表明它与 MCF-7 细胞中的 hERα 发生了相互作用(ER 下调/ERE 依赖性荧光素酶诱导)。因此,化合物 1 的活性开始需要激素结合结构域的适当构象,这很可能是由 ER 的协同调节因子赋予的。通过合成 9-甲氧基化衍生物 16 及其药理评估,我们提出了 1 与 hERα 的结合模式。化合物 1 似乎主要通过其 3-甲氧基取代基与激素结合域残基 His-524 的相互作用与 ERα 发生作用。
    DOI:
    10.1248/bpb.25.3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s of 2-aminobenzenethiols with 4-hydroxycoumarin, maleic anhydride and<i>p</i>-chlorobenzoylacetone: A single step synthesis of heterocycles containing the 1,4-thiazine nucleus
    作者:R. R. Gupta、R. K. Gautam、Rakesh Kumar
    DOI:10.1002/jhet.5570240132
    日期:1987.1
    A single step and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some heterocycles containing the 1,4-thiazine nucleus are reported by the condensation and cyclization of substituted 2-aminobenzenethiols with 4-hydroxycoumarin, maleic anhydride and p-chlorobenzoylacetone.
    通过取代的2-氨基苯硫醇4-羟香豆素马来酸酐和对氯苯甲酰丙酮的缩合和环化,报道了一步合成某些含有1,4-噻嗪核的杂环的简便方法。
  • GUPTA R. R.; GAUTAM R. K.; KUMAR RAKESH, J. HETEROCYCL. CHEM., 24,(1987) N 1, 171-174
    作者:GUPTA R. R.、 GAUTAM R. K.、 KUMAR RAKESH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