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tris(2-(di(2-pyridyl)hydroxymethyl)phenyl)benzene-3H)Mn3(OAc)3 | 1289142-3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5-tris(2-(di(2-pyridyl)hydroxymethyl)phenyl)benzene-3H)Mn3(OAc)3
英文别名
[2-[3,5-Bis[2-[oxido(dipyridin-2-yl)methyl]phenyl]phenyl]phenyl]-dipyridin-2-ylmethanolate;manganese(2+);triacetate
(1,3,5-tris(2-(di(2-pyridyl)hydroxymethyl)phenyl)benzene-3H)Mn3(OAc)3化学式
CAS
1289142-35-3
化学式
C63H48Mn3N6O9
mdl
——
分子量
1197.92
InChiKey
YPTISKFACIGLEA-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8
  • 重原子数:
    8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26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5-tris(2-(di(2-pyridyl)hydroxymethyl)phenyl)benzene-3H)Mn3(OAc)3 、 yttrium(III)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在 亚碘酰苯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反应 1.08h, 以71%的产率得到C127H98F3Mn6N12O25SY2(5+)*5CF3O3S(1-)
    参考文献:
    名称:
    路易斯酸性金属离子(M)对Mn 3 MO 4 Cubane和Fe 3 MO(OH)和Mn 3 MO(OH)簇的杂原子氧原子转移反应性的影响
    摘要:
    氧化还原惰性金属对金属氧化物种反应性的调节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这是因为观察到氧化还原惰性金属对自然界(光系统II的析氧络合物)和非均相催化(混合)中涉及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 -金属氧化物)。这些系统的小分子模型研究表明,氧化还原非活性金属对电子和基团转移反应性有许多影响。但是,直接参与这些转变的杂金属物种很少具有结构特征,并且经常在原位产生。我们先前已经报道了基于Mn 3和Fe 3的多系列杂金属簇的制备和结构表征并描述了这些络合物中掺入的杂金属的路易斯酸度对团簇还原电位的影响。为了确定氧化还原惰性金属的路易斯酸度对结构明确的络合物中基团转移反应性的影响,我们研究了[Mn 3 MO 4 ],[Mn 3 MO(OH)]和[Fe 3 MO(OH)]团簇与膦底物的氧原子转移(OAT)反应中。OAT的定性速率与氧化还原惰性金属的路易斯酸度相关,这证实路易斯酸性金属中心可以通过调节簇电子结构来影响金属含氧物种的化学反应性。
    DOI:
    10.1021/acs.inorgchem.8b0270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Trinuclear first row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of a hexapyridyl, trialkoxy 1,3,5-triarylbenzene ligand
    摘要:
    利用一种基于 1,3,5-三芳基苯核心并装饰有六个吡啶和三个氧化烷基的配体结构,合成了 MnII、FeII、CoII、NiII、CuII 和 ZnII 的三核配合物。本文讨论了通过 X 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磁性研究进行的表征。
    DOI:
    10.1039/c0cc05608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etranuclear Manganese Models of the OEC Displaying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Application to Electr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 to Hydrogen Peroxide
    作者:Zhiji Han、Kyle T. Horak、Heui Beom Lee、Theodor Agapie
    DOI:10.1021/jacs.7b03044
    日期:2017.7.12
    reminiscent of the enzymatic active site. The hydroxide complex was found to be a competent electrocatalyst for O-O bond formation, a key transformation pertinent to the OEC. In an acetonitrile-water mixture, at neutral pH, 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to hydrogen peroxide was observed, albeit with low (15%) Faradaic yield, likely due to competing reactions with organics. In agreement, 9,10-dihydroanthracene
    为了开发光系统 II 的析氧复合物 (OEC) 的结构和功能模型,我们报告了具有三个六配位和一个五配位中心的位点分化四核复合物的合成。为了结合生物学相关的第二配位球相互作用,包括能够形成氢键的取代基作为具有芳胺取代基的吡唑酯。带有末端阴离子配体 OH- 或 Cl- 的配合物与较低配位的属中心结合,通过氢键网络以一种让人联想到酶活性位点的方式得到支持。发现氢氧化物复合物是形成 OO 键的有效电催化剂,这是与 OEC 相关的关键转化。在乙腈-混合物中,在中性 pH 值下,观察到电化学氧化成过氧化氢,尽管法拉第产率低(15%),这可能是由于与有机物的竞争反应。一致地,9,10-二氢蒽在该簇的存在下通过氢原子提取和氧化被电化学氧化,法拉第总产率约为 50%。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