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4-methyl-1-phenyl-2,5,8,11-tetraoxadodecane | 1194230-6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4-methyl-1-phenyl-2,5,8,11-tetraoxadodecane
英文别名
——
(S)-4-methyl-1-phenyl-2,5,8,11-tetraoxadodecane化学式
CAS
1194230-68-6
化学式
C15H24O4
mdl
——
分子量
268.353
InChiKey
FTYASDATKKESDN-AWEZNQC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7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36.9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4-methyl-1-phenyl-2,5,8,11-tetraoxadodecane盐酸 、 sodium azide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100.0 ℃ 、379.22 kPa 条件下, 反应 21.0h, 生成 13-[(2S)-2-[2-(2-methoxyethoxy)ethoxy]propyl]-6-[(2R)-2-[2-(2-methoxyethoxy)ethoxy]propyl]-6,13-diazatetracyclo[6.6.2.04,16.011,15]hexadeca-1(15),2,4(16),8,10-pentaene-5,7,12,14-tetr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插入受体折叠含供体的离子烯
    摘要:
    允许在亚烷基链段上带有富电子的1,5-二烷氧基萘(DAN)单元的阳离子紫罗烯与不同类型的电子不足的含受体分子相互作用,以实现紫罗烯的嵌入诱导折叠。预期链的塌陷将以供体和受体单元以交替方式排列的方式发生。均苯四酸二酐和萘四甲酸二酐用两种不同的低聚乙二醇单甲醚单胺衍生化而制备了几个带有受体的分子。这产生具有不同水溶性的受体分子,并允许在折叠过程中检查疏溶剂作用。UV / Vis光谱研究使用1:在水/ DMSO溶剂混合物中的1种DAN-紫罗烯和不同受体分子的混合物。电荷转移(CT)带的强度随溶剂混合物中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表明插层确实是由疏溶剂作用所辅助的。与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PDI)的受体分子相比,带有萘二酰亚胺(NDI)的受体分子始终形成显着更强的CT络合物,这反映了前者具有更强的π堆积趋势。AFM对不同紫罗烯-受体组合的滴铸膜的研究表明,在形成最强CT络合物的条件下,最有效地形成致密
    DOI:
    10.1002/asia.201000528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乙二醇单甲醚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6.0h, 生成 (S)-4-methyl-1-phenyl-2,5,8,11-tetraoxadodec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插入受体折叠含供体的离子烯
    摘要:
    允许在亚烷基链段上带有富电子的1,5-二烷氧基萘(DAN)单元的阳离子紫罗烯与不同类型的电子不足的含受体分子相互作用,以实现紫罗烯的嵌入诱导折叠。预期链的塌陷将以供体和受体单元以交替方式排列的方式发生。均苯四酸二酐和萘四甲酸二酐用两种不同的低聚乙二醇单甲醚单胺衍生化而制备了几个带有受体的分子。这产生具有不同水溶性的受体分子,并允许在折叠过程中检查疏溶剂作用。UV / Vis光谱研究使用1:在水/ DMSO溶剂混合物中的1种DAN-紫罗烯和不同受体分子的混合物。电荷转移(CT)带的强度随溶剂混合物中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表明插层确实是由疏溶剂作用所辅助的。与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PDI)的受体分子相比,带有萘二酰亚胺(NDI)的受体分子始终形成显着更强的CT络合物,这反映了前者具有更强的π堆积趋势。AFM对不同紫罗烯-受体组合的滴铸膜的研究表明,在形成最强CT络合物的条件下,最有效地形成致密
    DOI:
    10.1002/asia.20100052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dentification of Absolute Helical Structures of Aromatic Multilayered Oligo(<i>m</i>-phenylurea)s in Solution
    作者:Mayumi Kudo、Takayuki Hanashima、Atsuya Muranaka、Hisako Sato、Masanobu Uchiyama、Isao Azumaya、Tomoya Hirano、Hiroyuki Kagechika、Aya Tanatani
    DOI:10.1021/jo901934r
    日期:2009.11.6
    all-S axis chirality) when the benzene rings are connected at the meta positions. The absolute helical structure of oligo(m-phenylurea)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CD and vibrational CD (VCD) spectra. Thus, each enantiomer of the oligo(m-phenylurea)s 4 bearing a chiral N-2-(methoxyethoxyethoxy)propyl group were synthesized. Intense dispersion-type CD spectra of 4 were
    带有N,N'-二甲基化键的低聚芳香族(如3)具有(顺,顺)结构的芳香多层结构,并且具有动态螺旋结构(all- R或all- S轴手性)。当苯环在间位连接时。寡核苷酸的绝对螺旋结构(米苯基)类是由CD和振动CD(VCD)光谱上的经验和理论研究确定。因此,低聚(的各对映体米苯基)■ 4轴承手性Ñ合成了-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基。观察到强分散型CD光谱为4,这表明在螺旋结构中产生了旋顺性。在膜态的4的VCD光谱中,化合物4a和4b的羰基和芳环振动信号分别为负值和正值。CD和低聚(VCD的光谱的计算米苯基)类3而没有任何手性ñ -取代给有关的轴线手性相同的分配4。因此,4a和4b的绝对配置都是-R和全S结构分别。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