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氨基-N-(4,6-二甲基吡啶-2-基)苯甲酰胺 | 36845-10-0

中文名称
4-氨基-N-(4,6-二甲基吡啶-2-基)苯甲酰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amino-N-(4,6-dimethylpyridin-2-yl)benzamide
英文别名
Pyridine, 2-(p-aminobenzamido)-4,6-dimethyl-
4-氨基-N-(4,6-二甲基吡啶-2-基)苯甲酰胺化学式
CAS
36845-10-0
化学式
C14H15N3O
mdl
——
分子量
241.293
InChiKey
FEWVYFMOKCOJN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68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399090

SDS

SDS:bd4004bc5627f038c21ddae2239c7d7e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氨基-N-(4,6-二甲基吡啶-2-基)苯甲酰胺乙酰氯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5%的产率得到4-acetamido-N-(4,6-dimethylpyridin-2-yl)benz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N-(4,6-二甲基-2-吡啶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其中心多巴胺能作用。
    摘要:
    合成了N-(4,6-二甲基-2-吡啶基)苯甲酰胺1-24和相应的三级衍生物29-33,并通过测试它们对幼稚和再固定化小鼠运动的影响来研究其对多巴胺的抑制作用。与原丙酰胺不同,它们没有显示出任何抗多巴胺能的特性,但是一些二级衍生物反而显示了突触后多巴胺能激动作用。随后研究了后一种化合物对利血平诱导的运动障碍的阿扑吗啡逆转以及对大鼠脑HVA水平的影响。化合物11在6-羟基多巴胺损伤的小鼠中引起的相反盘旋表明涉及直接机制。
    DOI:
    10.1021/jm50001a004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氨基-4,6-二甲基吡啶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4-氨基-N-(4,6-二甲基吡啶-2-基)苯甲酰胺
    参考文献:
    名称:
    A reactive nitrone-based organogel that self-assembles from its constituents in chloroform
    摘要:
    一个动态组装的基于亚硝基的有机凝胶可以通过识别介导的反应特异地进行降解。
    DOI:
    10.1039/c6cc01259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Reciprocal Replicating Network
    作者:Craig C. Robertson、Harold W. Mackenzie、Tamara Kosikova、Douglas Philp
    DOI:10.1021/jacs.7b13576
    日期:2018.6.6
    blocks, A, B, C, and D, which react in a pairwise manner through either a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r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between an amine and an aldehyde to create two templates, trans-TAB and TCD. These templates are equipped with complementary recognition sites-two carboxylic acids ( trans-TAB) or two 4,6-dimethylamidopyridines (TCD)-that enable each template to direct the formation of its complementary
    相互复制系统由四个结构单元 A、B、C 和 D 构成,它们通过 1,3-偶极环加成或胺和醛之间的缩合反应以成对方式反应以创建两个模板,跨TAB和TCD。这些模板配备了互补识别位点——两个羧酸 (trans-TAB) 或两个 4,6-二甲基酰胺吡啶 (TCD)——使每个模板能够通过两个相互增强的交叉催化途径指导其互补伙伴的形成,在其中模板 trans-TAB 或 TCD 在两个催化活性三元复合物中预先组织了适当的构建块:[C•D• 反式 TAB] 和 [A•B•TCD]。这些复合物中的模板导向过程产生异源双链体 [trans-TAB•TCD],通过动力学模拟和拟合显示出具有显着的稳定性。因此,当形成的模板浓度低于作为指令添加的模板浓度时,各个交叉催化途径在模板导向实验中更有效地执行。使用一系列 1H NMR 光谱动力学实验对 A、B、C 和 D 直接混合在一起的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倒易系统的行为不仅仅是其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 BOUHAYAT, SAID;PIESSARD, S.;LE, BAUT, G.;SPARFEL, L.;PETIT, J. -Y.;PIRIOU+, J. MED. CHEM., 1985, 28, N 5, 555-559
    作者:BOUHAYAT, SAID、PIESSARD, S.、LE, BAUT, G.、SPARFEL, L.、PETIT, J. -Y.、PIRIOU+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