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bis(α-pyrrolyl)-3,3,5,5-tetramethylcyclohexane | 943518-1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bis(α-pyrrolyl)-3,3,5,5-tetramethylcyclohexane
英文别名
1,1-bis(2-pyrrolyl)-3,3,5,5-tetramethylcyclohexane;H2tmcpm;2-[3,3,5,5-tetramethyl-1-(1H-pyrrol-2-yl)cyclohexyl]-1H-pyrrole
1,1-bis(α-pyrrolyl)-3,3,5,5-tetramethylcyclohexane化学式
CAS
943518-15-8
化学式
C18H26N2
mdl
——
分子量
270.418
InChiKey
CXDHFOBENQEHG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31.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bis(α-pyrrolyl)-3,3,5,5-tetramethylcyclohexane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4.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设计和合成从希夫基杯状吡咯的双核大裂隙。
    摘要:
    描述了一系列双核席夫碱杯盖吡咯大环的合成,表征和络合反应。在基本后处理过程中,介孔二取代的二甲酰基二吡咯甲烷与邻苯二胺之间以酸为模板的[2 + 2]缩合生成席夫碱吡咯大环H(4)L(1)至H(4)L(6)。H(4)L(3).2 EtOH和H(4)L(6).H2O的单晶X射线结构均证实发生了[2 + 2]环化,无论是EtOH还是H2O氢-结合在大环裂缝内。一系列络合反应生成二钯[Pd2(L)](L = L(1)至L(5)),二镍[Ni2(L(1))]和双铜[Cu2(L)](L = L (1)到L(3))的络合物。所有这些复合物均已在固态状态下进行结构表征,并发现采用楔形结构,该结构受芳基骨架刚性的影响而产生,使人想起Pacman卟啉的结构。双核镍络合物[Ni2(mu-OMe)2Cl2(HOMe)2(H(4)L(1))]和[Ni2(mu-OH)2Cl2(HOMe)(H(4)L(5))]也已经制
    DOI:
    10.1002/chem.200600989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咯3,3,5,5-四甲基环己酮三氟乙酸 作用下, 反应 0.25h, 以24%的产率得到1,1-bis(α-pyrrolyl)-3,3,5,5-tetramethylcyclohe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Effects of 5,5-substitution on dipyrrolylmethane ligand isomerization
    摘要:
    η5和η1-吡咯烷的立体剖面差异可用于改变吡咯烷交换的障碍。所研究的方法在二吡咯基甲烷的环己基骨架中加入了 1,3-轴相互作用。1,3-steric 相互作用产生的部分焓障似乎是由基态熵增加引起的,但通过 1H NMR,在金属中心没有立体拥挤的情况下,吡咯烷酮交换率会发生明显变化。
    DOI:
    10.1039/b806947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