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R,6R)-1-ethynyl-2,2,6-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e | 849413-7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R,6R)-1-ethynyl-2,2,6-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e
英文别名
(1R,6R)-1-ethynyl-2,2,6-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e
(+)-(1R,6R)-1-ethynyl-2,2,6-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e化学式
CAS
849413-73-6
化学式
C11H16O
mdl
——
分子量
164.247
InChiKey
VOOHSAWHTKOBQF-MNOVXSK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82.9±19.0 °C(Predicted)
  • 密度:
    0.99±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12.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R,6R)-1-ethynyl-2,2,6-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e吡啶-N-氧化物 、 [Cu(acetonitrile)4][Tf2N]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72%的产率得到二氢猕猴桃内酯
    参考文献:
    名称:
    Cu(I)-催化的炔基环氧乙烷和氧杂环丁烷的氧化环化
    摘要:
    在 Cu(I) 催化剂和氧化吡啶的存在下,炔基环氧乙烷和氧杂环丁烷可以转化为功能化的五元或六元 α,β-不饱和内酯或二氢呋喃醛。这种新的氧化环化反应是通过一种不寻常的烯丙氧基吡啶鎓中间体进行的。
    DOI:
    10.1021/ja209866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u(I)-催化的炔基环氧乙烷和氧杂环丁烷的氧化环化
    摘要:
    在 Cu(I) 催化剂和氧化吡啶的存在下,炔基环氧乙烷和氧杂环丁烷可以转化为功能化的五元或六元 α,β-不饱和内酯或二氢呋喃醛。这种新的氧化环化反应是通过一种不寻常的烯丙氧基吡啶鎓中间体进行的。
    DOI:
    10.1021/ja209866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Peridinin and Related C37-Norcarotenoid Butenolides
    作者:Belén Vaz、Marta Domínguez、Rosana Alvarez、Angel R. de Lera
    DOI:10.1002/chem.200600959
    日期:2007.1.22
    Z-selective Julia reaction and two sequential Stille couplings, the last one producing the isomerisation of the polyene Z double bond. The second route inverts these steps and makes the isolation of the 11'Z stereoisomers as major products possible. An efficient Z to E isomerisation of the final carotenoid skeleton simply uses the Stille reaction condition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s the reaction of bromoallene
    作为我们合成对称类胡萝卜素的扩展,高度功能化的C37-类胡萝卜素丁烯内酯peridinin(1),其6'-表位和11'Z立体异构体的制备已完成。通过使用C3,C3'-双脱羟基靶作为模型系统,探索了具有中央二卤代C8关键单元6的两条合成路线,这三个路线的最后三个步骤的顺序不同。第一条途径使用修饰的Z选择性Julia反应和两个顺序的Stille偶联的组合,最后一条产生多烯Z双键的异构化。第二条路线颠倒了这些步骤,使11'Z立体异构体作为主要产物的分离成为可能。最终类胡萝卜素骨架的有效Z到E异构化仅使用室温下的Stille反应条件。当代烯12与烯基烷11的反应发生构型反转时,也可以通过路线A制备6'-表皮-peridinin。顺序Stille交叉偶联法与类胡萝卜素的优点和局限性得到了强调。
  • γ-Allenyl Allyl Benzothiazole Sulfonyl Anions Undergo<i>cis</i>-Selective (Sylvestre) Julia Olefinations
    作者:Angel R. de Lera、Belén Vaz、Rosana Alvarez、José A. Souto
    DOI:10.1055/s-2004-837214
    日期:——
    γ-Allenyl allyl benzothiazolyl sulfones 8 and ent-8 provided allenyl trienes and polyenes with cis-selectivities ranging from 71:29 to 100:0 upon condensation (NaHMDS, THF, -78 °C to 25 °C) with a variety of unsaturated aldehydes.
    γ-烯丙基苯并噻唑基砜 8 和 ent-8 提供了顺式选择性范围为 71:29 至 100:0 的丙二烯三烯和多烯(NaHMDS、THF、-78 °C 至 25 °C)与各种不饱和醛类
  • Novel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Butenolide Moiety of Peridinin
    作者:Thomas Olpp、Reinhard Brückner
    DOI:10.1002/anie.200460259
    日期:2005.2.25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双(2,2,2-三氯乙基)) (2-氧杂双环[4.1.0]庚烷-7-羧酸乙酯 高壮观霉素 香芹酮氧化物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内酯酮 雷公藤内酯三醇 雷公藤乙素 钴啉醇酰胺,Co-(氰基-kC)-,磷酸(酯),内盐,3'-酯和(5,6-二甲基-1-a-D-呋喃核糖基-1H-苯并咪唑-2-胺-2-14C-kN3)(9CI)二氢 钠甲醛2-羟基苯磺酸酯4-(4-羟基苯基)磺酰苯酚 醛固酮21-乙酸酯 醛固酮18,21-二乙酸酯 醋酸泼尼松龙环氧 醋酸氟轻松杂质 螺[1,3-二氧戊环-2,2'-[7]氧杂双环[4.1.0]庚烷] 苯甲酸,4-[3-(三氟甲基)-3H-重氮基丙因-3-基]-,2,5-二羰基-1-吡咯烷基酯 芳香松香 芍药苷代谢素 I 索迪叮 盐(9CI)二氢4H-吡咯并[3,2-d]嘧啶-4-酮,7-[(2S,3S,4R,5R)-3,4-二羟基-5-[(磷羧基氧代)甲基]-2-吡咯烷基]-1,5--,二铵 甲基[(1R,2S,4R,6S)-4-羟基-1-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2-基]乙酸酯 甲基(1S,2S,5R)-1-乙氧基-2-甲基-3-氧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酯 环龙胆四糖全乙酸酯 环氧环己基环四硅氧烷 环氧己烷 泼尼松龙环氧 氧杂环庚-4-酮 氧化环己烯 氧化异佛尔酮 氟米龙杂质 柠檬烯-1 2-环氧化物 景天庚酮糖 明奈德 戊哌醇 强心-4,16,20(22)-三烯交酯,7,8-环氧-11,14-二羟基-12-羰基-2,3-[[(2S,3S,4S,6R)-四氢-3-羟基-4-甲氧基-6-甲基-2H-吡喃-3,2-二基]二(氧代)]-,(2a,3b,7b,11a)-(9CI) 布地奈德杂质15 己二酸,二(4-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3-基)酯 娄地青霉 多纹素 外-顺-7-氧杂二环<2.2.1>庚-5-烯-2,3-二甲醇碳酸酯 吡啶,1,2-二氢-4,5,6-三甲基-2-亚甲基-(9CI) 吡咯烷,1-(2-哌嗪基羰基)-(9CI) 台湾牛奶菜双氧甾甙 B 反式-1,2-环氧-4-叔丁基环己烷 反式-1,2-环氧-4-叔丁基环己烷 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 去环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卡烯内酯甙 半短裸藻毒素B 十二氟-1,2-环氧环庚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