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S,3R)-3-isopropoxycarbonyl-1-methyl-1-phen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 | 655227-6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S,3R)-3-isopropoxycarbonyl-1-methyl-1-phen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
英文别名
propan-2-yl (1S,3R)-1-methyl-1-phenyl-2,3,4,9-tetrahydropyrido[3,4-b]indole-3-carboxylate
(1S,3R)-3-isopropoxycarbonyl-1-methyl-1-phen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化学式
CAS
655227-63-7
化学式
C22H24N2O2
mdl
——
分子量
348.445
InChiKey
MNJWZKRKZRHFKY-KNQAVFI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54.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S,3R)-3-isopropoxycarbonyl-1-methyl-1-phen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四氯化碳 为溶剂, 反应 26.5h, 生成 (1S,3R)-(1-methyl-1-phen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yl)methyl (R)-α-methoxy-α-trifluoromethylphenyl 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色氨酸和酮的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手性1,1,3-三取代的1,2,3,4-四氢-β-咔啉:(1R,3S)-非对映异构体向其(1S,3S)的转化)对应的C(1)-N(2)键的断裂。
    摘要:
    当用三氟乙酸处理时,使用异丙醇钛(IV)作为酰亚胺化试剂,通过L-色氨酸甲酯(1)和芳基甲基酮(2)的缩合反应制得的亚胺(3)进行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酸(TFA)或甲酸,以提供两种非对映异构体,即(1S,3S)-1-芳基-3-异丙氧基羰基-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4)和它们的(1R,3S)-非对映异构体(5),其中非对映异构体比率根据反应条件从1至5变化。如TFA中的平衡实验所示,(1R,3S)-非对映异构体(5)在热力学上比其(1S,3S)-同源异构体(4)更稳定。应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裂解C(1)-N(2)键并在C-3手性中心完全保留构型来实现4至5(也为5至4)的转化。
    DOI:
    10.1248/cpb.51.1368
  • 作为产物:
    描述:
    titanium(IV)isopropoxide 、 苯乙酮D-色氨酸甲酯三氟乙酸三氟乙酸酐 作用下, 反应 4.0h, 以38%的产率得到(1S,3R)-3-isopropoxycarbonyl-1-methyl-1-phen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色氨酸和酮的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手性1,1,3-三取代的1,2,3,4-四氢-β-咔啉:(1R,3S)-非对映异构体向其(1S,3S)的转化)对应的C(1)-N(2)键的断裂。
    摘要:
    当用三氟乙酸处理时,使用异丙醇钛(IV)作为酰亚胺化试剂,通过L-色氨酸甲酯(1)和芳基甲基酮(2)的缩合反应制得的亚胺(3)进行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酸(TFA)或甲酸,以提供两种非对映异构体,即(1S,3S)-1-芳基-3-异丙氧基羰基-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4)和它们的(1R,3S)-非对映异构体(5),其中非对映异构体比率根据反应条件从1至5变化。如TFA中的平衡实验所示,(1R,3S)-非对映异构体(5)在热力学上比其(1S,3S)-同源异构体(4)更稳定。应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裂解C(1)-N(2)键并在C-3手性中心完全保留构型来实现4至5(也为5至4)的转化。
    DOI:
    10.1248/cpb.51.13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