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个由Ru(bpy)3 2+(py = 2,2'-联吡啶)合成了光敏剂,9,10-蒽醌电子受体和连接两个氧化还原伙伴的分子桥,并通过光谱学和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评估驱动力,溶剂极性和桥变异对这些分子中光诱导电子转移速率的相对重要性。预期地,在钌络合物的联吡啶配体中引入叔丁基取代基,并改变溶剂二氯甲烷 到 乙腈导致电荷传输速率的显着加速。在二氯甲烷因此,光诱导的电子转移与光敏剂固有的激发态失活过程没有竞争性。在乙腈通过将叔丁基取代基连接到bpy辅助配体上,驱动力增加了0.2 eV,导致电子传递速率增加了一个数量级。用对二甲氧基苯间隔基代替对二甲苯桥,使电荷转移速率加速了3.5倍。因此,在这项研究的二元组中,各个因素对电子传输速率的重要性的相对顺序如下:溶剂极性≥驱动力>供体-桥能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