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istidine-d3-α,β | 344299-5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istidine-d3-α,β
英文别名
D,L-histidine-α-d,β-d2;(2S)-2-amino-2,3,3-trideuterio-3-(1H-imidazol-5-yl)propanoic acid
histidine-d3-α,β化学式
CAS
344299-50-9
化学式
C6H9N3O2
mdl
——
分子量
158.133
InChiKey
HNDVDQJCIGZPNO-ZMIYOXE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溶解度:
    1N HCl:可溶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I) nitrate trihydratehistidine-d3-α,β 在 HCl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Cu(histidine-d3-α,β(-1H))2(H2O)]
    参考文献:
    名称:
    溶液和沸石 Y 中组氨酸铜配合物中的羧酸盐结合:X 和 W 波段脉冲 EPR/ENDOR 结合 DFT 计算
    摘要:
    铜与组氨酸的配合物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多种配位模式。这源于组氨酸分子的三个潜在配位位点以及单复合物和双复合物的存在。目前的工作集中在通过羧基的 (13)C 超精细偶联,在冷冻溶液中的许多铜配合物中确定羧酸盐结合模式。然后将它们用作确定两种沸石包封复​​合物的配位模式的参考。(13)C 超精细耦合(符号和幅度)由各种先进的脉冲 EPR 和电子核双共振 (ENDOR) 技术在常规和高磁场下进行确定。这些表明,虽然赤道配位羧酸盐的羧基 (13) C 各向同性超精细耦合是负的,幅度为 3-4 MHz,但游离羧酸盐的幅度小(约 1 MHz)且为正。为了使实验确定的配体超精细偶联((1)H和(13)C)合理化并进一步了解它们对配位模式和质子化程度的依赖性,对许多模型复合物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代表实验研究的不同 Cu-组氨酸复合物。用于计算 EPR 参数的交换相关函数是具有三重 zeta 加极化
    DOI:
    10.1021/ja047761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ucture of Copper(II)−Histidine Based Complexes in Frozen Aqueous Solutions As Determined from High-Field Pulsed Electron Nuclear Double Resonance
    作者:Palanichamy Manikandan、Boris Epel、Daniella Goldfarb
    DOI:10.1021/ic0011361
    日期:2001.2.1
    and 2H pulsed ENDOR spectra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recorded at 4.5 K. These measurements lead to the unambiguous assignment of the signals of the H alpha, H beta, imidazole H epsilon, and the exchangeable amino, Ham, protons. The 14N superhyperfine splitting observed in the X-band EPR spectrum and the presence of only one type of H alpha and H beta protons in the W-band ENDOR spectra show that the
    W波段(95 GHz)脉冲EPR和电子核双共振(ENDOR)光谱技术用于确定冷冻溶液中Cu(II)-组酸配合物的不同质子的超精细偶联。然后将结果用于获得三齿组酸分子的配位模式,并在其他更复杂的系统中用作Cu(II)-组酸络合的参考。在和D2O中制备了具有L-组氨酸和DL-组氨酸-α-d,β-d2的Cu(II)配合物,并在4.5 K下记录了这些配合物的定向选择性W波段1H和2H脉冲ENDOR光谱这些测量导致Hα,Hβ,咪唑Hε和可交换的基质子的信号的明确分配。在X波段EPR光谱中观察到的14N超超细分裂以及W波段ENDOR光谱中仅存在一种类型的Hα和Hβ质子表明该络合物是对称的bis络合物。它的g平行于分子对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赤道平面由组胺样配位(NNNN)中的四个配位氮组成。定向选择性ENDOR光谱的模拟提供了质子超精细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的主轴相对于g平行的方向。从H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