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lobetasol propionate | 25122-4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lobetasol propionate
英文别名
21-Chlor-dexamethason-17-propionat
Clobetasol propionate化学式
CAS
25122-46-7;25122-52-5
化学式
C25H32ClFO5
mdl
——
分子量
466.977
InChiKey
CBGUOGMQLZIXBE-XHAMYZC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5.5-1970C
  • 比旋光度:
    D +103.8° (c = 1.04 in dioxane)
  • 沸点:
    569.0±50.0 °C(Predicted)
  • 密度:
    1.1653 (estimate)
  • 溶解度:
    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微溶于乙醇(96%)。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32.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2
  • 拓扑面积:
    80.6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5.0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37290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SDS

SDS:54a842f5879fdfc4ee8b232aedc9c131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丙酸氯倍他索是一种皮肤科用药。外用适用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掌跖脓疱病、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有效的瘙痒性及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本品作用迅速,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高效外用皮质类固醇中药效较强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毛细血管收缩作用,其抗炎作用为氢化可的松的112.5倍,倍他米松磷酸钠的2.3倍,氟轻松的18.7倍。全身不良反应为氟轻松的3倍,无水钠潴留作用,有一定的促进钠、钾排泄作用。Clobetasol propionate (CGP9555, CCl 4725)是一种抗炎的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TargetValu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
用途 
丙酸氯倍他索为人工合成的高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瘙痒和毛细血管收缩作用
用途 
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丙酸氯倍他索为人工合成的高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瘙痒和毛细血管收缩作用
类别
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300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300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燃烧产生有毒氯化物和氟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