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hydroxy-1,3-bis-(benzimidazol-2′-yl)benzene | 1585987-44-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hydroxy-1,3-bis-(benzimidazol-2′-yl)benzene
英文别名
5-hydroxy-1,3-bis(benzimidazol-2′-yl)benzene;5-hydroxy-1,3-bis(benzimidazol-2'-yl)benzene
5-hydroxy-1,3-bis-(benzimidazol-2′-yl)benzene化学式
CAS
1585987-44-5
化学式
C20H14N4O
mdl
——
分子量
326.357
InChiKey
HWABSFCKTXDMF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8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7.59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1,3-双(苯并咪唑-2'-基)苯配体的中性和阳离子型NCN钳制铂(II)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其光物理性质
    摘要:
    一系列中性钳形的Pt(II)的氯配合物3 - 7经由1,3-双反应中第一合成(ñ -取代苯并咪唑-2'-基)苯(bzimb)配体2A - ë具有K 2氯铂酸4在回流的HOAc中。通过治疗的复杂3在甲醇NaOH与KI和芳香族末端炔烃时,Pt(II),碘化复杂8和Pt(II)络合物乙炔化9 - 11然后获得。阳离子Pt(II)配合物12 – 15最终是通过配合物3的氯取代反应生成的与AgOTf和几个中性的N供体配体。有了这些新化合物,进行了各种表征,包括元素分析,NMR和IR,以研究其性能。上的复合物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的基础3 - 5,8,9,和12,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π...π堆积和/或发现的氢键来负责它们的组装。经过全面研究Pt(II)配合物3 – 15的电子吸收和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随时间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以阐明UV-vis吸收的起源。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脱气的CH
    DOI:
    10.1021/om400946n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1,3-双(苯并咪唑-2'-基)苯配体的中性和阳离子型NCN钳制铂(II)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其光物理性质
    摘要:
    一系列中性钳形的Pt(II)的氯配合物3 - 7经由1,3-双反应中第一合成(ñ -取代苯并咪唑-2'-基)苯(bzimb)配体2A - ë具有K 2氯铂酸4在回流的HOAc中。通过治疗的复杂3在甲醇NaOH与KI和芳香族末端炔烃时,Pt(II),碘化复杂8和Pt(II)络合物乙炔化9 - 11然后获得。阳离子Pt(II)配合物12 – 15最终是通过配合物3的氯取代反应生成的与AgOTf和几个中性的N供体配体。有了这些新化合物,进行了各种表征,包括元素分析,NMR和IR,以研究其性能。上的复合物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的基础3 - 5,8,9,和12,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π...π堆积和/或发现的氢键来负责它们的组装。经过全面研究Pt(II)配合物3 – 15的电子吸收和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随时间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以阐明UV-vis吸收的起源。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脱气的CH
    DOI:
    10.1021/om400946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Ru(<scp>ii</scp>) N′NN′-type pincer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CO<sub>2</sub> or bicarbonates to formate salts
    作者:Zengjin Dai、Qi Luo、Hengjiang Cong、Jing Zhang、Tianyou Peng
    DOI:10.1039/c6nj03855g
    日期:——
    the N–H moieties of L2 is deprotonated to give an anionic ligand (L2−1). It was found that complex 1 can catalyze the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formate salts, producing sodium formate in 34.0% yield with a turnover number (TON) of 407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complexes 1–4 can efficiently catalyze the hydrogenation of sodium bicarbonate to sodium formate, and
    通过[RuCl 2(p- Cymene)] 2与2,6的反应制备了[RuCl(L1)(MeCN)2 ] Cl(1)和[RuCl(L2)(MeCN)2 ] Cl(2)配合物分别在乙腈中的-双(苯并咪唑-2-基)-4-羟基吡啶(L1)或2,6-双(苯并咪唑-2-基)吡啶L2)。用1当量的PPh 3在乙醇中处理[Ru(OTf)(L2)(MeCN)2 ] OTf(3)导致形成[Ru(L2 -1)(MeCN)(PPh 3)2 ]光学传递函数( 4),其中的N-H基团中的一个L2被去质子化,得到的阴离子配体( L 2 -1)。发现在优化的条件下,配合物1可以催化CO 2氢化成甲酸盐,以34.0%的收率生产甲酸钠,周转数(TON)为407。进一步调查显示,配合物1-4可有效地催化碳酸氢钠甲酸钠的氢化,而且催化活性如下顺序4 > 1 > 2 ≈ 3。特别地,当使用配合物4作为催化剂时,以高收率(153
  • 咪唑多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在铅离子 选择性识别上的应用
    申请人:廊坊师范学院
    公开号:CN11005459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咪唑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在离子选择性识别上的应用。其中,咪唑羧酸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上述咪唑羧酸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5‑羟基间苯二酸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在PPA磷酸体系中高温反应,得到中间产物5‑羟基‑1,3‑二苯并咪唑,该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S2:将步骤S1得到的5‑羟基‑1,3‑二苯并咪唑在浓硫酸双氧水作用下氧化解,得到所述咪唑羧酸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亦未见文献报道。经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所述咪唑羧酸类化合物与多种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离子有着比较好的选择性识别。
  • New Ru<sup>II</sup>pincer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作者:Leila Tabrizi、Hossein Chiniforoshan
    DOI:10.1039/c6dt03502g
    日期:——

    The CT DNA binding, DNA photocleavage and photocytotoxicity of ruthenium(ii)–NCN pincer complexes were investigated.

    翻译结果:

    研究了ii)-NCN钳形配合物的CT DNA结合、DNA光降解和光细胞毒性。

  • A new water-soluble heteronuclear Pd<sup>II</sup>–Au<sup>I</sup> pincer complex as two-photon luminescent probe for biological Co<sup>2+</sup> detection
    作者:Leila Tabrizi、Hossein Chiniforoshan
    DOI:10.1039/c6ra21386c
    日期:——
    The heterodinuclear NCN pincer complex K[(L)PdII(DPS)AuICl], 1, (HL = 5-methoxy-1,3-bis(1-methyl-1H-benzo[d]imidazol-2-yl)benzene, DPSH2 = 4,4′-dicyanamidodiphenyl sulfone) with two-photon induce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as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for biological Co2+ detection. Importantly, 1 can selectively recognize Co2+ in aqueous media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abundant cellular cations (such
    异双核NCN钳状络合物K [(L)Pd II(DPS)Au I Cl],1(HL = 5-甲氧基-1,3-双(1-甲基-1 H-苯并[ d ]咪唑-2-合成了具有双光子诱导发光特性的基)苯,DPSH 2 = 4,4'-二二苯砜),并进行了生物Co 2+检测的研究。重要的是,1在存在其他丰富的细胞阳离子(例如Na +,K +,Mg 2+和Ca 2+),生物体中的微量属离子(例如Zn 2+)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识别性介质中的Co 2+。,+,Fe 3+,Fe 2 +,Ni 2 +,Mn 2+和Cu 2+),环境中常见的有毒属离子(例如Cd 2 +,Hg 2+和Cr 3+)以及氨基酸,灵敏度高。研究了1 -Co 2+相对于pH变化的荧光响应,结果表明在4-10的pH范围内观察到荧光增强。溶性探针1已成功应用于可视化Co 2+累积的位置以及估算痕量Co 2+ 双光子显微镜观察活HeLa细胞中的离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