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奈类降糖药具有速效、强效和短效的特点,避免了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没有α-糖苷酶抑制剂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这类药物是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餐后血糖调节剂。
米格列奈只有在进餐时才会迅速而短暂地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相比之下,传统的口服糖尿病药物则持续刺激胰岛素分泌,并且可能会过度刺激,在两餐之间,患者常感到饥饿。使用磺酰脲类药物时,有时甚至需要鼓励患者在两餐之间吃点心以消耗过多的胰岛素,这导致了额外进食和体重增加,而这些患者往往本身就属于肥胖人群。
米格列奈钙是继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后第三个格列奈类降糖药,由日本桔生制药公司(Kissei)研制成功,并于2004年1月29日获得日本厚生省批准。2004年5月首次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米格列奈钙作为早期及轻重度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被誉为“体外胰岛”之美称。临床试验表明,这类降糖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同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速效促胰岛素分泌的“餐时血糖调节剂”,适用于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本品通过关闭胰岛β细胞上的K+-ATP通道,使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体外实验表明,米格列奈钙能刺激离体仓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电生理研究表明,在10μmol/L时完全阻断该通道,并能促进Ca2+进入细胞。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米格列奈钙能剂量依赖性地刺激大鼠离体胰腺和离体灌注胰腺分泌胰岛素。
与那格列奈相比,米格列奈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餐后高血糖作用。这种药效上的差别在于,米格列奈促进HIT-T15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大约是那格列奈的100倍,并且对Ⅱ型糖尿病动物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更为显著。
生物活性Mitiglinide Calcium (KAD-1229)是一种降血糖药物,通过在胰腺β-细胞中关闭ATP敏感的K+通道来刺激胰岛素分泌。
靶点钾通道
体外研究米格列奈钙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Kir6.2/SUR1通道电流(IC50值为100 nM),但即使在高浓度下(超过10 μM)也不会显著抑制Kir6.2/SUR2A或Kir6.2/SUR2B通道电流。
体内研究米格列奈钙(1-3 mg/kg;口服)能有效降低餐后血浆葡萄糖水平及其曲线下面积(AUCglucose)。动物模型为妊娠Wistar大鼠(12周),给药剂量分别为0.3 mg/kg、1 mg/kg和3 mg/kg,均以口服方式给予。结果显示,不同剂量下AUCglucose均有剂量依赖性地下降。
用途:米格列奈钙是全合成的抗2型糖尿病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