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bromo-2-chlorophe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313510-7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bromo-2-chlorophe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英文别名
4-Bromo-2-chlorophenyl trifluoromethanesulphonate;(4-bromo-2-chlorophe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4-bromo-2-chlorophe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化学式
CAS
313510-77-9
化学式
C7H3BrClF3O3S
mdl
——
分子量
339.517
InChiKey
KAWKXMFOLPMAE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5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bromo-2-chlorophe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在 Di-MU-碘二(三-t-丁基膦基)二钯(I)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0.67h, 生成 ((4'-fluoro-4-methyl-[1,1'-biphenyl]-3-yl)methyl)trimeth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重选择性序列中芳烃的模块化功能化:单个钯 (I) 二聚体实现 C−Br、C−OTf 和 C−Cl 键的快速 C(sp2) 和 C(sp3) 偶联
    摘要:
    对多个竞争偶联位点的完全控制将能够直接访问密集功能化的化合物库。历史上,Pd 0催化的多(拟)卤代芳烃官能化的位点选择是不可预测的,取决于所使用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和底物本身。基于我们之前在 C−OTf 和 C−Cl 键存在下的 C−Br 选择性官能化报告,我们在此完成了序列并演示了 C−OTf 键的第一个一般芳基化和烷基化(以 <10 分钟为单位),然后在室温下使用相同的空气和湿度稳定的 Pd 二聚体对 C−Cl 位点进行功能化(在 <25 分钟内)。这使得实现了 C−Br、C−OTf 和 C−Cl 键的第一个通用和三重选择性连续 C−C 耦合(在 2D 和 3D 空间中)。
    DOI:
    10.1002/anie.201808386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氟甲磺酸酐4-溴-2-氯苯酚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2.08h, 以88%的产率得到4-bromo-2-chlorophen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重选择性序列中芳烃的模块化功能化:单个钯 (I) 二聚体实现 C−Br、C−OTf 和 C−Cl 键的快速 C(sp2) 和 C(sp3) 偶联
    摘要:
    对多个竞争偶联位点的完全控制将能够直接访问密集功能化的化合物库。历史上,Pd 0催化的多(拟)卤代芳烃官能化的位点选择是不可预测的,取决于所使用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和底物本身。基于我们之前在 C−OTf 和 C−Cl 键存在下的 C−Br 选择性官能化报告,我们在此完成了序列并演示了 C−OTf 键的第一个一般芳基化和烷基化(以 <10 分钟为单位),然后在室温下使用相同的空气和湿度稳定的 Pd 二聚体对 C−Cl 位点进行功能化(在 <25 分钟内)。这使得实现了 C−Br、C−OTf 和 C−Cl 键的第一个通用和三重选择性连续 C−C 耦合(在 2D 和 3D 空间中)。
    DOI:
    10.1002/anie.2018083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te-Selective C−S Bond Formation at C−Br over C−OTf and C−Cl Enabled by an Air-Stable, Easily Recoverable, and Recyclable Palladium(I) Catalyst
    作者:Thomas Scattolin、Erdem Senol、Guoyin Yin、Qianqian Guo、Franziska Schoenebeck
    DOI:10.1002/anie.201806036
    日期:2018.9.17
    Computational, spectroscopic, X‐ray, and reactivity data support dinuclear PdI catalysis to be operative. Contrary to air‐sensitive Pd0, the active PdI species was easily recovered in the open atmosphere and subjected to multiple rounds of recycling.
    该报告将新兴的 Pd 催化作用扩展到碳杂原子,即 C−S 键形成。虽然 Pd 0催化方案可能会遇到有毒的硫化物结合的非循环中间体的形成和缺乏选择性的问题,但机械上多样化的 Pd 催化概念规避了这些挑战,并允许 C−S 键形成(S-芳基和 S-烷基) )多种芳基卤化物。在 C−Cl 和 C−OTf 存在下,C−Br 位点的位点选择性硫醇化是以一般且先验可预测的方式实现的。计算、光谱、X 射线和反应性数据支持双核 Pd 催化是有效的。与空气敏感的 Pd 0相反,活性 Pd 物种很容易在大气中回收并进行多轮回收。
  • Palladium(I) Dimer Enabled Extremely Rapid and Chemoselective Alkylation of Aryl Bromides over Triflates and Chlorides in Air
    作者:Indrek Kalvet、Theresa Sperger、Thomas Scattolin、Guillaume Magnin、Franziska Schoenebeck
    DOI:10.1002/anie.201701691
    日期:2017.6.12
    Disclosed herein is the first general chemo- and site-selective alkylation of C-Br bonds in the presence of COTf, C-Cl and other potentially re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using the air-, moisture-, and thermally stable dinuclear PdI catalyst, [Pd(μ-I)PtBu3 ]2 . The bromo-selectivity is independent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the competing reaction sites, and as such fully predictable
    本文公开的是在 COTf、C-Cl 和其他潜在反应性官能团存在下,使用空气稳定、水分稳定和热稳定的双核 PdI 催化剂,对 C-Br 键进行第一个常规化学和位点选择性烷基化,[ Pd(μ-I)PtBu3]2 。溴选择性与底物和竞争反应位点的相对位置无关,因此完全可预测。在室温和开瓶反应条件下以极高的速度(<5 分钟反应时间)引入伯烷基链和仲烷基链。
  • Antipsychotic cyclic N-aralkylamines
    申请人:Boigegrain Robert
    公开号:US06908914B1
    公开(公告)日:2005-06-2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benzene derivatives, to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to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m, and to the method of use thereof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tic disorders.
    这项发明涉及苯衍生物,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制备它们的方法,以及在治疗精神病性障碍中使用它们的方法。
  • Palladium‐Catalyzed Chemoselective Borylation of (Poly)halogenated Aryl Trifla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nsecutive Reactions
    作者:Shan Shan Ng、Zicong Chen、On Ying Yuen、Chau Ming So
    DOI:10.1002/adsc.202101501
    日期:2022.4.26
    This study reports the palladium-catalyzed chemoselective borylation of (poly)halogenated aryl triflates with a reactivity order of C−Cl>C−OTf. A catalyst system comprising Pd(OAc)2 and SelectPhos (L1) enables a reaction with high reactivity and chemoselectivity. The consecutively chemoselective borylation reaction followed by the chemoselective intermolecular Suzuki-Miyaura reaction can be performed
    本研究报告了钯催化的(多)卤代芳基三氟甲磺酸酯的化学选择性硼化反应,反应性顺序为 C-Cl>C-OTf。包含 Pd(OAc) 2和 SelectPhos ( L1 ) 的催化剂体系能够实现具有高反应性和化学选择性的反应。连续化学选择性硼化反应和化学选择性分子间 Suzuki-Miyaura 反应可以使用一锅两步法合成含有三氟甲磺酸酯部分的不对称联芳基化合物。该反应可以放大到克级,而不会降低产率和化学选择性。
  • General Chemoselective Suzuki–Miyaura Coupling of Polyhalogenated Aryl Triflates Enabled by an Alkyl-Heteroaryl-Based Phosphine Ligand
    作者:Chau Ming So、On Ying Yuen、Shan Shan Ng、Zicong Chen
    DOI:10.1021/acscatal.1c02146
    日期:2021.7.2
    describes a general chemoselective Suzuki–Miyaura coupling of polyhalogenated aryl triflates with the reactivity order of C–Cl > C–OTf using a Pd/L33 catalyst. The methine hydrogen and the steric hindrance offered by the alkyl bottom ring of L33 were found to be key factors in reactivity and chemoselectivity. With the Pd/L33 catalyst, a wide range of polyhalogenated (hetero)aryl triflates, which were independent
    本研究描述了多卤化芳基三氟甲磺酸酯的一般化学选择性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性顺序为 C-Cl > C-OTf,使用 Pd/ L33催化剂。发现L33的烷基底环提供的次甲基氢和位阻是反应性和化学选择性的关键因素。使用 Pd/ L33催化剂,范围广泛的多卤化(杂)芳基三氟甲磺酸酯,它们与底物和竞争反应位点的相对位置无关,与(杂)芳基、烯基和烷基硼酸很好地偶联,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相应产物。化学选择性和产率。化学选择性反应可以很容易地放大到克级,并且可以使用百万分之几的 Pd 催化剂(低至 10 ppm P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